以色列:文化塑造創業的國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1-10 10:56
年輕的以色列背包客足跡遍布全球。只要過了20歲,絕大部分以色列人都嘗試到外面的世界尋找機會。以色列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超過全歐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總和,甚至超過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四國的總和。2008年,以色列人均創業投資是美國的2.5倍、歐洲的30倍、中國的80倍、印度的350倍。這個彈丸之國吸引了近2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甚至連巴菲特都打破不投資外國公司的慣例,收購了以色列的公司。
北京的嚴冬季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以色列駐華使館采訪了《未來之國:創業的國度》一書的作者之一索爾·辛格(SaulSinger)。這位深褐色頭發、高鼻梁的以色列人侃侃而談,為我們講述了這個只有710萬人口、籠罩在戰爭陰影中、極度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產生如此之多新興公司的奧秘。
不拘禮節促創新
今天的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強大,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建國者的愛國主義、使命感、短缺意識和災難意識,以及猶太人骨子里的好奇和逍遙自在的秉性。從外地到以色列的游客,在任何地方都能見到肆無忌憚的“影子”:大學生同教授講話的方式、雇員挑戰他們的老板、軍士質問自己的長官、文員批評政府要員等等。在這個國家里,每個權力人物,包括總理和軍隊政要都有綽號,任何人都可以用綽號稱呼他們。用米德維的話說,這就是以色列式的不拘禮節。
以色列人肆無忌憚的態度和不拘禮節的行為方式有一個重要淵源,就是以色列文化對所謂“建設性失敗”或“聰明的失敗”的包容。以色列人從一出生就被教導要挑戰既成之事、多問問題、討論所有的事情、大膽創新。西蒙·佩雷斯總統說:“猶太人最大的傳統就是不滿足,這對于政治來說或許不是好事,但對于科學來說絕對是好事。”絕大多數當地投資者認為,如果不能包容相當數量的失敗,真正的創新就不可能實現。正因如此,以色列是中東地區最容易誕生新公司的地方。每一項從美國傳到以色列的科技,到達軍隊五分鐘后,都會被改造。同樣的事情在軍事之外的領域也會發生——永不知足地改進、發明和挑戰。
人性化的風險投資
過去的60年里,以色列經濟增長了50倍。這不僅僅是因為以色列人的風格和企業家精神,政府決策的影響也在發揮作用。對于以色列經濟來說,要實現真正騰飛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新一波移民潮、戰爭和新的風險投資產業。
在開始引入風險投資之前,以色列企業有兩種融資渠道:其一,創業公司向工貿部科技總監辦公室申請配額的政府資金;其二,企業可以向BIRD申請資助,該項目由美國和以色列政府共同出資,為兩國合資公司提供資金支持。迄今為止,BIRD支持的780多個項目直接和間接銷售總額已高達80億美元。BIRD還教會了生機勃勃的以色列科技公司如何在美國做生意。姆拉維斯基說:“在無法通過股權融資的情況下,BIRD提供了一條通往美國市場的捷徑。即使風險投資最后失敗,至少讓科技企業知道如何使產品更適應市場,而不是專注開發科技。”
在美國有成千上萬的風險投資公司,硅谷成功的科技企業都有它們的身影。然而,在Yozma出現之前,以色列本國并沒有風險投資基金。“Yozma”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首創”。這一項目由政府出資1億美元來創建10個新的風險資本基金,每份基金由以色列風險資本家、國外風險資本公司和以色列投資公司或銀行三方代表組成。Yozma項目的第一個基金是和discountisraelcorporation以及埃德溫特風險投資公司合作建立的。埃德溫特公司贊助的基金后來被稱為以色列雙子基金。Yozma還有一項金額為2000萬美元的基金,可以直接投資科技公司。Yozma是個特別而少見的政府項目:政府借錢給企業投資,如果企業投資失敗了,不用還錢給政府;如果賺了錢,則只需把最初的借款加上利息還給政府。目前,Yozma基金大約有30億美元的資金,為數百家以色列新成立的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另外,根據以色列風險投資協會的數據,以色列本國的風險資本基金已經多達45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