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2011年中國財經關鍵字: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年是經濟環境最為復雜的一年,在動蕩的國際經濟影響下,中國經濟也面臨很大困難,好在我國克服這些困難,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不過,增速的確是在下降。盤點這一年的財經大事,似乎都與一個字有關,那就是降,比如降價、降速、降溫等。

一直漲的物價

出現下降趨勢

中國物價漲跌備受老百姓關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半年一路上漲,5月份CPI同比上漲5.5%,6月份CPI同比上漲6.4%,創3年以來的新高。7月份CPI同比漲幅達到最高的6.5%之后,物價漲幅得到控制,逐漸回落,到11月份,CPI同比漲幅只有4.2%,創2010年10月以來14個月新低。CPI高點回落,意味著通脹壓力未來大大減輕。


2011年物價大幅震蕩,食品價格成為背后主要推手。近幾年農產品價格老是“暴漲暴跌”,讓市民吃不消,農民也“傷”得不輕。與2010年大蒜、生姜、大豆、蔬菜等農產品價格瘋狂上漲的形勢相反,今年以來,這些農產品價格出現暴跌跡象,10月份生姜價格同比下跌九成以上。今年卷心菜、大白菜、土豆等農產品一度滯銷,造成農民虧損嚴重。

史上最高存準率

開始下調了

2011年是流動性收縮、資金緊張的一年,這一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創歷史最高水平。央行上半年連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每次上調0.5個百分點。到6月份,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歷史最高的21.5%,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8%。

頻繁上調存準率是為了應對通脹壓力,因為上半年CPI連續上漲,控通脹成為重要任務。不過,下半年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方面,11月份的CPI漲幅明顯回落,另一方面,外匯占款首次出現下降,由此,央行宣布,從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三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存準率在2011年上調和下調,說明了2011年經濟的復雜性。

溫州老板“跑路”

民間借貸降溫

2011年4月,繼江南皮革董事長黃鶴、三旗集團陳福財跑路之后,由于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等原因,溫州老板的“跑路”情況愈演愈烈,在八九月進入“高峰”。由于資金緊張,高息民間借貸便大行其道,一些老板對高息民間借貸的倚重越來越強,埋下了債務危機的伏筆。

個別老板“跑路”的背后,是一些民間借貸資金鏈的斷裂,發生在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的民間借貸鏈斷裂事件頻出,不斷有企業老板“跑路”,引起中央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初赴浙江部分地區考察,調研中小企業情況,提出要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引導民間借貸陽光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又出臺一些措施,小微企業頻迎政策“春風”,高息民間借貸終于降溫。

“7·23”特大事故

引發高鐵降速

7月23日,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行駛至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列車追尾,造成D301次列車4節車廂從高架橋上掉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7·23”甬溫線特大事故發生之后,社會各方對高鐵“跨越式發展”進行了全面反思,高鐵隨后開始降速。8月16日零時,中國的高速鐵路開始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調減部分線路的列車運行速度,相應票價下浮5%左右。

不僅是高鐵降速,中國宏觀經濟在2011年也降速了,GDP增幅從第一季度的9.7%下降到第二季度的9.5%,再到第三季度的9.1%。經濟增速放緩,是為了經濟結構調整,有利于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最嚴厲的調控房價下跌拐點顯現

1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八個方面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全面調控,“國八條”的“限購”力度之強、范圍之廣足以對國內房地產市場形成較大沖擊,以“限購”為龍頭,“限價”“限貸”為輔的三項殺手锏成為貫穿全年的房地產調控基調。隨著政策逐漸落地,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限購”的行列。

在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影響下,2011年中國樓市的成交量逐月下跌,堅挺的房價在不斷萎縮的成交量面前開始松動,調控效果開始顯現,樓市拐點終于出現了。

央企反壟斷第一案

上網費用下降

11月9日,發改委價格監督檢察與反壟斷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表示,已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反壟斷調查,查明兩公司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涉嫌壟斷。中國電信互聯網的收入是相當高的,利潤為500億元左右,中國聯通的利潤大概是300億元,如果證據確鑿事實成立,處罰在1%到10%的范圍內。

不過,此事很快就告一段落,12月2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先后發布內容和措辭基本一致的聲明,稱已經向發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調查的申請,并將“認真對有關問題進行整改”。隨后發改委表態稱,已經收到了兩家公司中止調查的申請,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

這個反壟斷第一案將帶來百姓上網費用的下降,中國電信表示將按照市場規則公平交易,適當降低資費標準,這對百姓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

信用債風險暴露

債券罕見大跌

一向平穩的債券市場在2011年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大幅震蕩,在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的背景下,我國國內地方債風險逐漸暴露,部分債券價格出現大幅下跌,信用債的風險一時令市場十分恐慌。好在有關方面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清理規范地方融資平臺,另一方面,地方自行發債試點也于年底在滬深浙粵四地啟動,四地發債招標均順利完成。于是,債券市場恢復平穩,跌幅過大的債券價格也出現回升。

A股繼續低迷

基金全面虧損

2011年滬深股市繼續低迷,大盤指數一路創出新低,上證指數2011年跌幅超過20%,在全球主要股市中跌幅居前。股市大跌,投資者損失慘重。基金也如此,出現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全面虧損的局面。

公募基金2011年遭遇多起“黑天鵝”事件,如雙匯發展、中恒集團、華蘭生物、紫鑫藥業、等多只股票因“事故”而跌停,基金重倉損失很大,特別是重慶啤酒連續9個跌停,更給基金重大打擊。公募股票基金全體虧損的同時,私募基金日子也不好過,陽光私募整體遭遇2008年以來最大虧損,九成私募處于虧損狀態,虧損10%以上的產品占比超過50%,截至11月底,今年以來清算的陽光私募產品共有152只。本報記者連建明

(責任編輯:崔志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