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銀監會要求審慎設定ROA\ROE目標未來銀行風險偏好"偏"審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有多大本事就干多少事。”一位接近銀監會內部人士如此形容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的實質,種種跡象顯示,未來中資銀行的風險偏好將趨謹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獲悉,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11月11日舉行的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根據戰略發展目標和外部經營環境,科學合理設定經營計劃,建立風險與效益統籌、過程和結果統一、當期與長遠兼顧的績效考評制度,促進發展方式從外延式向內涵式的轉變。

風險偏好正逐漸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邏輯起點,對于中國的商業銀行來說,未來風險偏好設定將更加審慎,而與此對應的是,資產利潤率(ROA)、資本利潤率(ROE)等指標的目標值也會相應調低。

尚福林要求,商業銀行董事會要從長遠出發,結合本行實際設定年度經營計劃,審慎設定ROA、ROE目標,充分運用風險調節后資本回報率(RAROC)和經濟利潤等指標,促進銀行持續穩健經營。


“迫不得已”更審慎

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結構轉型尚不明朗,作為周期性行業的銀行,其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都將面臨考驗,同時,隨著監管水平的提升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未來經營環境不容樂觀,隨之而來的將是更為保守的擴張策略和更為審慎的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涉及定性和定量兩個部分,定性涉及諸如零售和對公業務的分類,而定量部分則涉及經濟資本分配比例、風險價值變動等因素,”一位國有大行風險管理部門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風險偏好定量部分包括商業銀行政策的選擇,在政策選擇之下,又包含ROE和ROA等指標的設定。”

事實上,ROA和ROE除了體現銀行業績外,也是商業銀行經營策略和風險偏好的反映。近兩年來,中資銀行ROE和凈利潤增長率都在20%左右,但業內認為這種勢頭難以維持。

據上述接近銀監會內部人士透露,靜態資本預測結果顯示,假設商業銀行經過留存的利潤增速從30%下滑到16%~18%,國有銀行的派息率從40%左右下降到30%左右,商業銀行僅能夠支持14%的風險加權資產(貸款)增長。

言下之意,商業銀行如果仍然維持目前較高的ROA和ROE水平,在資本補充速度遜于風險加權資產增加的情況下,未來將無法達到資本的監管要求,迄今為止,所有大型銀行資本的增長水平都低于風險加權資產的增長速度,因此,更為審慎的風險偏好實為“迫不得已”之舉。

引進更先進風險管理指標

審慎的風險偏好要想在銀行經營實踐中落實,必須要有強力的抓手,而風險調節后資本回報率(RAROC)指標被認為能比較好的綜合體現銀行的風險偏好。

尚福林在上述會議上還要求,商業銀行建立科學務實的績效考評機制。商業銀行的高管層要按照公司治理和發展的戰略要求,規范完善本行的績效考評工作。在績效考評中,要堅持風險為本,增加風險類權重指標。

2011年以來,在銀監會新監管標準和“腕骨”(CARPALs)指標體系下,國有大行均在嘗試將更為先進的指標運用到風險管理體系中去,部分銀行在完善內部評級法計量的前提下,已將體現風險偏好的RAROC(風險調節后的資本回報率)指標運用到考核中去。

以某國有大行為例,該行將RAROC指標分解為收益類指標、資本類指標和風險類指標。在收益類指標下,包含ROE、ROA、股息支付率、盈利波動等指標;在資本類指標下,包含資本充足率和杠桿率兩個指標;在風險類指標下,包含外部信用評級和特定風險指標。同時,各個指標之間又存在著內在邏輯對應關系,共同構成RAROC指標的權重。

在上述指標的量化上,商業銀行通常會考慮銀行行情、同業市場競爭、投資者期望、債權人期望、監管要求、未來經濟環境變化等因素,在平衡考慮上述因素的前提下,尋找風險可控前提下的利潤最大化。

事實上,RAROC指標既屬于風險偏好層面指標,又可以起到政策傳導作用,舉例來說,若將其固化到系統中去,客戶經理在發放貸款時就可以對該筆業務RAROC指標進行測算,這在某種程度上對信貸組合起到了作用,完成了對風險偏好政策的傳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