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邢李(火原)重出江湖 12.5億增持思捷 重掌大權引關注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台灣國寶美女影星林青霞夫婿邢李 (火原) 重出江湖,思捷環球 (0330-HK) 有救?據聯交所股權資料披露,邢李 (火原) 於 11 月 7 日 (上周三) 兩次入市增持思捷,涉資逾 12.5 億元 (港元,下同) ,好倉由不足 5% 驟升至 10.33% 水平,實際好倉達到逾 2 億股。外界關注邢李 (火原) 是否會回歸思捷重掌大權,將公司業務帶出低谷。惟由於消息在收市後披露,思捷昨日的股價未反映,該股昨逆市跌 2.75% ,收報 10.62 元。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聯交所披露,邢李 (火原) 於 11 月 7 日入市增持思捷 2320.52 萬股,每股平均價 11.669 元,涉資 2.71 億元,所持好倉由 4.79% 升至 5.99% ;同日其又申報增持 8420.08 萬股,但未披露價格,好倉則進一步由 5.99% 升至 10.33% 水平。若以第一次的增持價計,則邢李 (火原) 11 月 7 日合共斥資約 12.53 億元增持思捷。另以思捷昨日的 205.84 億元市值計,邢李 (火原) 10.33% 的持股,市值約 21.26 億元。


另外,思捷早前公布以 2 供 1 供股,每股供 8 元,供股權 (2949-HK) 於昨日最後交易買賣,收報 2.55 元跌 12.07% 。今年股價最低位為 8.213 元,稍高於供股價。

邢李 (火原) 增持思捷此舉引發諸多揣測,有投資者甚至預計他有可能會重新出任思捷領導層,利好公司未來前景。不過,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指出,邢李 (火原) 增持思捷與其是否有意重回公司出任要職,二者之間並無直接關係。因為以邢李 (火原) 的名聲和地位,如若有計劃重擔重任,「不需要增持 (股份) 都可以做 CEO」。葉尚志指,由於邢李 (火原) 的身份比較特別,此舉對思捷股價「心理上有一定支持」,但目前公司仍有諸多不明朗因素,短期內股價可能仍將在 10 元左右徘徊。

不過,亦有分析相信,近年來有不少大公司均曾在業績狂跌之際,邀請創辦人「出山」,基本取得不錯成效。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於 1997 年回任 CEO 之後,股價一度上升超過 14 倍, 2007 年更憑推出 iPhone ,再創事業高峰。聯想 (0992-HK) 也曾在 2009 年業績最差時,由創始人柳傳志出山救亡,令其盈利重回正軌。而思捷的同業—— I.T (0999-HK) 在業績大倒退後,亦重邀已經淡出的創辦人沈嘉偉重出江湖,主持大局。不過, I.T 在剛公布的中期純利中,按年跌 35.8%。

事實上,當年思捷正是靠邢李 (火原) 的成功經營,才創造了銷售神話,將品牌推廣至全世界。在他統領下的思捷亦晉身藍籌股,股價曾飆升至過百元,公司市值曾超過千億元。但 2006 年 9 月,邢李 (火原) 宣布辭任主席,於 2008 年 1 月又辭任非執行董事,全面退出思捷管理層。這期間他多次配售減持思捷,每股作價介乎 31.3 元至 69 元,套現逾 230 億元。以思捷昨日的收市價計,公司市值僅 205.84 億元,換言之,邢李 (火原) 之前套現的資金,較目前整間公司的市值還要高。

沒有邢李 (火原) 之後的思捷,當年一齊打天下的高層相繼離開,其他的高層亦相繼「跳船」,公司在過去 3 年來,約有 10 位高層「跳船」,試過相隔不足 24 小時, CEO 辭職後,主席亦辭職,令投資者譁然。昔日的服裝界王者,落得如斯下場,業務一蹶不振,股價和盈利均倒退逾 9 成,至今未恢復元氣。 (接下頁)

[NT:PAGE=$]

思捷在香港風光多年,曾是眾多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愛股」,早年因為其業績及股價長升不衰,也常被形容為「香港企業的神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H&M 、 ZARA 等品牌崛起,再加上次按風暴、歐債危機的打擊,思捷近年來業績和股價慘不忍睹。今年 8 月,有「零售界猛人」美譽的馬浩思出任新 CEO 後,市場一度對其報以厚望,推動股價有所反彈。然而他上任後似乎未能帶來新氣象,千瘡百孔的思捷仍「流血不止」,不僅最新公布的業績令人失望,供股集資之舉也被大行批評「抽水過多」,復興之路遙遙無期。

今年 8 月,思捷以相當於 4083 萬元 (包括年薪、花紅、獎金和購股權) 的天價薪酬,挖來競爭對手 ZARA 的主帥馬浩思加盟,刺激股價單日暴升 38.4% ,收市後的市值單日增加 36 億元。當時不少投資者對思捷重新燃起信心,認為馬浩思或有能力將思捷帶出低潮,重塑品牌影響力。獨立股評人曾淵滄以及若干大行報告,也曾多次表示看好思捷前景。

但 9 月份馬浩思正式走馬上任後,卻未如市場預期般有驚喜搞作。他出席記者會時未有宣布任何改革大計,對於前任 CEO 范德施推行的 4 年 180 億元「重塑品牌計劃」,他稱同意基本步伐和大致安排,對大部分內容都「絕對支持」。這被外界解讀為「蕭規曹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瑞信就曾提出批評,指所謂的「重塑品牌計劃」雖然獲得部分批發商支持,但卻造成「新舊並存」的格局,很可能令改善品牌的努力付諸東流。

至 10 月底,馬浩思終於展現出新作風,連放兩個震撼彈,先是公布生意額大倒退 22.8% 的首財季業績,繼而公布折讓 35.7% 供股集資 51.687 億元。不過市場並不領情,眾多外資大行繼續唱淡思捷前景,美銀美林亦發表報告指,思捷供股反映其現金流惡化及運營資本周期拉長,此舉可能令每股盈利攤薄 50% ,而首季銷售額下跌 22.8% ,較該行此前預期低 1 成;其中批發業務收入跌 26% ,相信是因為歐洲宏觀環境存在挑戰、產品突破有限及批發客戶的庫存可能過剩所致。摩通亦認為,思捷捨棄以銀行貸款方式集資,顯示其短期內盈利難有改善,相信銷售及現金流將持續受壓。

新鴻基金融研究部分析員李惠嫻表示,目前不會去猜測邢李 (火原) 入股思捷的用意,但即使他真的重掌思捷,也不表示該股可立刻「起死回生」,因為思捷面對的問題仍然存在,包括品牌老化、主要銷售地歐洲的經濟差勁、競爭對手強勁,以及市場定位不清等。

李惠嫻續說,按目前市場形勢, H&M 及 ZARA 的經營都比思捷優勝,間接令思捷的供股反應未如理想,也有預測指持有思捷的基金將會漸漸減持,故她認為現階段若參與供股,面對的風險很大。另一隱憂是本周五恒指將會季檢,思捷很有可能被剔出藍籌之列,導致指數基金需減持思捷,為股價構成壓力。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