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詢價機構玩"高低杠"壓新股報價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些詢價機構在面對新股高價發行時,似乎已摸索出了不少技巧。有投行人士判斷,一些實力較強、旗下產品較多的機構正通過高低搭配的報價方式來壓低新股最終的定價。

同一機構不同產品報價迥異

以最近發行的華錄百納為例,其網下發行結果公告顯示,該公司最終定價每股45元,共有50家詢價機構參與了詢價。這也是最近冷淡的打新股行情中相對比較火熱的一次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華錄百納報價的機構中,同一家公司旗下不同產品報出的價格竟然出現巨大的差異。


根據華錄百納的配售對象報價結果,華夏基金公司共有5只產品作為配售對象參與了報價。其中,華夏平穩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夏經典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均報出55元的價格,為該次詢價行為中的最高報價。

不過,同是華夏基金旗下的華夏回報證券投資基金、華夏回報二號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其掌管的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七組合這3只產品卻分別給予華錄百納每股30.5元、30.5元和30元的報價,與最高報價55元相差24.5元~25元之多。

與此同時,同期給出最低報價的南方寶元債券型基金,報價僅為每股18元,較華錄百納最終的發行價低了27元。不過,南方基金旗下的另一只產品南方績優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卻報出了每股32元的價格。這兩只產品的報價竟也相差了14元。

機構玩“高低杠”壓報價

據投行人士反映,詢價機構這種高低搭配的報價方式并不罕見。據了解,在現行的詢價機制下,投行對新股的最終定價不再采用詢價機構報價的中位數或者加權平均值,而是由發行人與投行根據初步詢價結果做出最終決定。

“雖然新股最終定價是投行與發行人討論的結果,但報價的中位數仍然是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但是一些詢價機構過低的報價無疑會影響新股最終的定價。”西部地區某投行資本市場部人士稱,一些實力較大的詢價機構有可能在利用組合報價的手段來壓低新股最終的發行價格。

證券時報記者發現,這種情況在一些詢價機構報價時屢見不鮮。通常做法是,機構有幾只產品報出高價,通常價格都在最終的配售區間內;另外幾只產品則報出低價,價格往往遠在平均報價之下。

對于詢價機構在報價上的這種技巧,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投行人士都表示理解。但頗令投行業內氣憤的是,部分機構的報價缺乏責任和理智。

“一些機構報出的價格低得離譜,明顯缺乏誠意。”一位不愿具名的某投行人士在談到這種情況時表示,這類機構的報價不是建立在合理的估值模型之上,而是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

不過,也有部分業內人士不贊同上述觀點。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就表示,報價差異巨大的主要原因是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不同,另外基金經理之間也存在競爭關系,因此形成聯盟關系互相為對方壓價的可能性不大。

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亦表示,目前新股詢價仍采用抽簽的形式,報高價的不一定能夠獲配,因此一些機構動用多只產品壓價的行為,有可能會變相幫了其他詢價機構。另外,基金采用這種報價技巧的可能性不大,而其他詢價機構如信托則有可能。

業界認為,對新股報價不應太過隨意,否則詢價機構的估值能力將受質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