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經濟學人:亞洲經濟揚帆 怎能缺〝西〞風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中國經濟崛起,照亮了其它新興亞洲國家。看似自成一格的亞洲經濟,事實上,仍需要西方世界的滋養。


西方陷入經濟成長困境之際,有媒體開始鼓吹,在中國的帶領下,亞洲將進入所謂「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國之外,亞洲經濟四小虎─香港、新加坡、南韓與台灣-及多數東南亞國家,均已完全擺脫衰退。一度政局混亂的泰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都有9.1%的亮麗表現。

這種看似理想化的狀態:「不受西方影響」的亞洲,將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帶領下持續成長;依據《經濟學人》觀點,或許有一天會成真,但絕非現在。

自2001年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成長更快速,甚至追上(或超越)亞洲其它國家。中國對歐美貿易衍生龐大順差,與東亞國家貿易卻為逆差-中國目前是澳洲與印度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日本、南韓與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

中國的市場確實不容忽視,但對於中媒所謂「黃金時代」的稱謂,市場人士仍以戒慎恐懼的態度來看待。

《經濟學人》指出,即便對許多年輕而有活力的亞洲開發中國家來說,宣告這種「必勝心態」(triumphalism),檯面上的證據仍舊不足。理由一與統計有關,是2009上半年,部分亞洲國家經濟經濟太糟,相對凸顯了今年的好表現。

另一個亞洲不應過度樂觀的理由,是貿易倚賴。根據統計,除中國與印度外,開發中亞洲國家仍「高度」依賴外需。不含中國,「G3」─美、歐、日─還是亞洲的出口重地。

亞洲國家外銷中國,大致有三類--日本、南韓等工業化國家,多輸出資本財;澳洲與印尼則向其出口煤炭、鐵礦砂與棕櫚油一類的大宗商品;最後一類,則是在全球化趨勢下,許多亞洲國家製造、輸往中國的電子代工零件。

中國私人消費佔GDP的比重偏低,增加其比重的「再平衝」過程可能得花上數10年。無論中國表現如何,G3經濟復甦受阻仍會影響亞洲出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