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要平穩發展首日定價至關重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創業板登陸A股在即,而創業板潛在的魅力在於「創造性的毀滅」。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用這一詞彙來描述新公司通過擊敗並取代舊公司帶動經濟發展的過程,創新科技促使新公司的崛起和組織結構的改變,新興公司的財富不斷增加,同時,舊的企業逐漸衰退。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過程中,都表現出新舊經濟此起彼伏的特徵;反映在股市中,則表現為不同產業板塊所佔股指權重份額的高低起伏及藍籌股盛衰輪迴過程中。由於股本較小,同時創業板側重新科技或新組織結構類型企業,因此,創業板蹦出黑馬股及在未來某一階段創業板出現遠勝於主板漲幅的牛市盛景概率很高。但在目前階段,創業板狂熱的概率不高。
根據美國賓大沃頓商學院教授西格爾的統計,當熊彼特的「創造性的毀滅」理論遭遇資本市場泡沫陷阱之時則明顯失效。原因很簡單,西格爾以100倍市盈率高估值股票為例,按照樂觀預期,利潤以每年21%-56%的速度遞增且一直持續5年,高估值股票的市盈率仍會高達95倍市盈率,即使利潤增長能夠按照預期的高增長速率維持10年,高估值股票的市盈率也只會降至40倍左右。這其實就是當年納斯達克網絡股泡沫崩潰的根源。因此,再好的股票定價仍然至關重要。
A股歷來有「炒新」情結,即便歷史數據統計顯示,「炒新」成功概率極低,但新股高開的趨勢仍然頑強。因此即將在創業板扎堆上市的股票高開概率比較高,這些發行平均市盈率已高達55倍的創業股,登陸A股後的市盈率有可能會攀升至70-100倍,留給二級市場嘗鮮者的利潤空間相當有限。
此外,創業股易存在多動力、少約束的利益驅動,即做足利潤推高股價的積極性可能比主板藍籌股高得多,但是風險管控的約束能力則會相對較弱。這與主板藍籌股少動力、多約束恰好相反。創業板股票大小限股東較主板藍籌股大股東有更高的套現慾望是誘發這一現象的關鍵因素。因此,創業股估值一旦偏貴,則更易觸發大小限股東的套現慾望,反而形成負向激勵;而大股東套現後,創業股重組的概率卻是很低的。
因此在創業板登陸之初的嘗鮮機會可能並不多。創業股的潛伏機會可能會在半年之後。此時市場對創業股已不再感到新鮮,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勢必會明顯回落;而創業股大股東和管理層做足利潤的慾望卻在慢慢醞釀。在平均5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準,投資者選擇潛伏創業股成功的概率會較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