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專家呼籲不要誤讀"產能過剩"限制令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日前,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意見和通知,除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外,多晶硅、風電等新能源也赫然在列。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配套綜合利用、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准或備案」,「嚴格控制風電裝備產能盲目擴張……原則上不再核准或備案建設新的整機製造廠」。

對此,新能源行業反應不一,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環則強調不要誤讀上述政策,因為目前風電等新能源產業並未整體過剩,僅是產業鏈中的某些環節存在不配套等問題,根據中國未來的發展戰略,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毋庸置疑的,這將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採取的重要舉措之一。

石定環是在23日參加2009第二屆長城論壇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時發表上述觀點的。他告訴CBN記者:「『產能過剩』的籠統表達並不確切,而是從當前的產業化背景和政策扶持角度來看,市場所能容納的程度還不高。」

在他看來,現階段風電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風電下游的風電市場對接還需要進一步銜接,因此風電等新能源的發展規模要與其技術水平相配套。「目前全國火電裝機容量為6億多千瓦,而風電僅1000多萬千瓦,相差懸殊,加之建三個同樣規模的風電站才能趕上一個火電站所發的電。」石定環認為由此可以看出,要落實十六大提出的「生態文明」中關於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的要求,目前風電等新能源的規模還是遠遠不夠的。


同樣,多晶硅也面臨類似的難題,由於受技術、裝備和管理等因素限制,目前國產多晶硅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相當一部分的多晶硅仍有待進口填補空缺。「誤讀的結果可能直接導致相關的貸款和投資無處尋求支持,風電等新能源項目不再批復而被擱置」,石定環正在為此憂慮著。

會上,上海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郝國強副總工程師也坦言,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困難來自於「政策支持不夠」而非「技術障礙」。目前中國新能源項目申報採取「一事一議」的做法,如在甲地光伏發電財政補貼4元,乙地卻只補償1元,它未形成規範化的市場運作,政策缺乏普適性。

對此,石定環認為,新能源的產能調整要「發揮市場調節基礎性作用,同時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其中政府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建立質量檢測認證和相應的市場標準,幫助企業搭建技術研發的平台;支持研發和產學研合作,通過創新開發更好的新材料、工藝、技術和產品,降低成本;創造投融資平台,積極引導,充分調動資本市場的力量,為行業內的中小企業提供多渠道的資金來源;著眼於未來能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各類技術、開發、管理等人才的培養,創造更多國際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所以,對於新能源產業的未來走向以及政策傾向,曾擔任科技部秘書長的石定環認為,新能源的發展最終還是有賴於市場自身進行調控,市場有能力通過優勝劣汰擠干泡沫,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形成與生產規模相配套的技術水平和市場需求。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