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車企出口逐漸改善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8月21日 10:30
中信證券汽車行業首席研究員李春波認為,中國汽車行業貿易順差持續快速擴大,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下半年以來,海外汽車市場出現好轉,出口市場有望逐漸復甦。
據中國證券報8月21日報道,支撐中國車企出口的因素有哪些?未來兩三年,海外車市的復甦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撐中國汽車出口?中國證券報記者就此專門採訪了中信證券汽車行業首席研究員李春波。
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中國證券報:當前中國車企的出口形勢如何?
李春波:去年下半年以來,海外汽車消費需求顯著下降,中國汽車出口受到抑制。今年1-6月,國內汽車零部件累計出口120億美元,同比下降25%,出現了近年來首次負增長。整車出口情況更為嚴峻,上半年整車出口規模為14.2萬輛,同比大幅下降60%。
但我認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沒有改變。從歷史來看,2008年以前,中國汽車行業出口規模快速增長,增速顯著高於進口。1991年至2007年期間進口年平均增速18%,而出口平均增速則達到42%,整車出口增速則超過50%。2005年起,整車出口量和汽車產品出口金額都超越進口,中國汽車行業呈現淨出口態勢。2008年全年,中國汽車行業總出口規模接近500億美元,較2007年大幅增長20%,增速高於進口增長。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汽車行業貿易順差持續快速擴大,中國汽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中國證券報:中國車企出口的拳頭產品是什麼?
李春波:從細分產品來看,中國在商用車(卡車、客車)和模塊化定制的大量零部件領域(包括輪胎、玻璃、車輪、散熱器等)顯示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儘管轎車、SUV等乘用車產品,以及動力總成(發動機和變速箱)、安全氣囊的高檔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競爭力相對偏弱,但經過多年發展,上述產品競爭力也在穩步提升。
海外汽車市場出現好轉
中國證券報:從本質上說,支撐中國車企出口的因素有哪些?
李春波:我認為,出口快速增長背後有兩股推動力量:一方面,跨國公司在競爭壓力下不斷擴大在中國投資和採購量,「到中國去」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一股新的潮流;另一方面,勞動力成本優勢和產業技術進步積累已經使得中國整車出口成為新的增長點,而自主品牌則是整車出口的絕對主力。中國汽車製造的國際競爭力逐漸步紡織和家電等行業的後塵,汽車產品「中國製造」緩慢改變國際市場的格局。
中國證券報:您認為國外市場復甦的可能性有多大?中國車企的機會在哪裡?
李春波:可以肯定地說,下半年以來,海外汽車市場出現好轉,出口市場有望逐漸復甦。特別是美國市場,我預計未來2-3年內,美國汽車市場可能出現15%-25%的同比增長。
德國汽車市場自3月以來持續快速增長,月度上牌量同比增速維持在1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德國政府推出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單車補貼2,500歐元,補貼總規模達50億歐元。同樣的,法國5月汽車市場大幅增長12%,促發原因同樣是由於政府的購車補貼。
美國汽車市場當前仍顯低迷,但環比已出現明顯好轉。從去年下半年起,美國汽車市場銷量顯著下滑至單月90萬輛左右。今年1月份,美國市場銷量下跌至70萬輛,降幅高達37%。二季度以來,美國汽車市場的月銷量同比降幅已由40%收窄到12%。
7月份,美國共銷售汽車10萬輛,逐步接近正常年度均衡水平。我們判斷美國市場將於今年下半年至2010年逐漸復甦,回歸正常銷量規模。未來2-3年內,美國汽車市場可能面臨15%-25%的同比增長。
綜合考慮汽車出口市場的新變化以及國內市場的新需求,我預測2009年我國汽車銷量增速在10%-15%之間。
(李艷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