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當「投顧」理財產品業績不敵公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公募基金兼職當「投資顧問」一度曾為潮流,然而,在公募偏股型基金今年重現賺錢效應的情形下,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陽光私募產品的業績表現一般,業績做不過自己的本職。
根據朝陽永續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公佈的數據顯示,在近1年業績排名前30的陽光私募中,沒有一隻是公募基金擔任投資顧問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今年業績來看,來自於民間的投資顧問要好於公募基金做顧問的產品。
華夏基金是目前擔任投資顧問最多的基金公司,國投信託、中融信託、光大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機構發行的產品中都可見到其身影。記者從最新公告中看到,該公司旗下的中融華夏股票精選二號、三號、四號信託,今年以來的收益分別為42.08%、32.75%、35.35%。相較於華夏公募基金的業績,差距較大。
其他由諾安、嘉實、大成、匯添富等基金公司擔當投資顧問的產品,相較公募基金,業績也一般。大成基金管理的「大成基金奧運主題2期」成立於2008年2月5日,今年以來的收益達到了61.76%,是目前公募基金充當投資顧問中業績最好的一隻。而同期公募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73.16%。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基金公司充當投資顧問的陽光私募產品今年業績不到10%,列在排行榜的尾端。
同樣出自一家基金公司之手、共享同一投研平台,這些由其擔任投資顧問的私募產品卻表現一般。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還是因為投資理念不同導致,在牛市裡絕對收益難以做過相對收益。而在去年,公募基金充當投資顧問的理財產品表現要好於公募基金。另外一方面,由基金公司擔綱理財顧問的產品,每隻產品發行規模約在5000萬至1.5億元左右,倉位水平也比較靈活,運作上的模式和「大塊頭」的公募基金不太一樣,這也是導致業績差異的原因之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