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追漲殺跌,機構淪為散戶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追漲殺跌」曾經一直是散戶們的「專用名詞」,但如今,這個名詞將不那麼「專用」了,因為以基金為首的機構,已經加入了散戶行列,成為這種經典做法的「擁躉」。區別僅僅在於,由於機構手握巨資,其追漲殺跌的直接體現,就是市場的暴漲或暴跌。

如此一來,最近A股「過山車」般的走勢,也就變得「可以理解」。

機構也追漲

經過《每日經濟新聞》統計,7月份到昨日,兩市交易所的龍虎榜數據明顯體現出兩大特徵——在8月5日前,機構瘋狂地買入鋼鐵、有色等個股,推動大盤加速趕頂;而後,隨著大盤調頭向下,機構卻又瘋狂甩賣,直接導致近期大盤連續的暴跌,典型「追漲殺跌」做派。


從7月22日到7月28日,上證指數收出五連陽,連破兩大整數關口,當時市場一片看多之聲,最能客觀反映市場交易狀況的交易所盤後統計數據中(以下簡稱龍虎榜數據),更是隨處可見機構攜巨量出現於買入方——簡單地說,機構在強力做多。

如7月22日當天,極少出現在龍虎榜的大盤股中國石化,因當天漲幅偏離值達到了7%,公佈了當天交易席位,而原本被認為是游資炒作拉漲停的,卻最終被證實系機構資金所為。在買入量最大的前五大席位中,有四個為機構席位,買入總量超過4.5億元,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當天就砸進1.87億元。除此之外,韶鋼松山的買入前五位全部為機構席位,買入總額高達2.75億元,遼通化工、迪康藥業等亦如此。僅7月22日一天,在上榜的近20只股票中,機構席位的買入總額就高達10.50億元,而這僅僅是市場一個極小的縮影。

機構在此期間甚至還出現共同出動「狙擊」某個行業的情況。前期表現搶眼的鋼鐵板塊就是明例。

統計顯示,在7月22日至8月4日市場暴跌前,鋼鐵類個股絕對是龍虎榜上的主力,除了前述的韶鋼松山外,鞍鋼股份、安陽鋼鐵、濟南鋼鐵、包鋼股份等皆是機構席位大舉買入,比如包鋼股份,在暴跌開始前一天的8月3日,依然有機構大舉買入該股,龍虎榜數據顯示,兩大機構席位共買進1.25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中字頭的大市值股票,頻頻有機構「造訪」,且大筆買入。最令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中國建築上市首日,盤後數據顯示當天在買入前五大交易席位中,就有三個機構席位,買入總量高達13.09億元;中國鋁業在7月24日當天,前五大買入席位中有4個為機構席位,買入總額高達3.26億元。

在以上這些機構大舉入市的同時,指數也隨之迅猛上升,即使是「7·29」這樣的暴跌,也僅僅在其後三個交易日就完全收復失地,指數一度逼近3500點大關。現在回過頭來看,市場之所以如此火爆,與手握巨資的機構高位大舉入市脫不開干係,特別是買入中國石化、中國鋁業、中國建築以及鋼鐵股這樣的大市值股票,要知道,僅中國石化一個漲停,就可能給指數貢獻將近20點。

機構還殺跌

不過僅僅幾天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逆轉。在大盤調頭向下過程中,機構又瞬間成為了殺跌主力。

8月10日,停牌兩天的吉恩鎳業復牌,不過迎接它的卻是連續暴跌:8月10日下跌8.9%,8月11日下跌6.42%,8月12日又重挫9.93%,股價一口氣從最高40.88元猛跌至31.37元。從龍虎榜數據來看,「幕後黑手」正是機構的大舉甩賣。其8月12日公佈的三個交易日累計數據顯示,賣出前五大席位全數為機構,且賣出總量高達5.84億元,其中賣出數量最多的一個席位就達1.63億元。

由於該股停牌期間,市場出現下跌,補跌本屬正常,不過在短暫的停牌之後,機構對該股態度的截然相反,就著實讓人想不通了。簡單總結一下,8月2日到8月5日,機構大舉買入2.3億元吉恩鎳業,而這使該股在3個交易日中出現兩個漲停板;隨後在停牌2個交易日復牌後,機構卻一反做多態勢——如此大的態度轉變,除了「追漲殺跌」外,可能沒有更具說服力的解釋了。

同樣的狀況還出現在雲南銅業上,7月24日、7月27日都有機構席位在大舉買入該股,但到了8月13日,機構席位卻主要出現在賣方了。

另外,機構此前大舉殺入的鋼鐵行業亦如此,8月12日,在杭鋼股份的賣出前五大席位中,全部為機構席位,賣出總額高達1.57億元,而買入席位全數為普通券商營業部。

由於機構手握重金,其一舉一動對市場的影響巨大,特別是這種「追漲殺跌」的做法。廣東新價值投資的投資總監羅偉廣曾向記者表示,「以基金為首的機構,常常是趨勢的強化者,也常常是後知後覺者。」

對此,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則表示,「機構密切關注管理層是否給市場一個說法:政策微調或許本來希望市場也微調一下,沒想到A股一調就『死』,一放就飆,因無期貨避險工具,機構也只有散戶的命,所以一漲就漲過頭,一跌就跌過頭。」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