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股民少"炒"股多"持"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如果上市公司中贏利穩定的大藍籌公司,能夠每年持續分紅,將會改變投資者目前的獲利操作方式,甚至投資文化。”昨天,中信建投分析師劉楊感言。近期,中國證監會負責人公開表示:公司紅利是投資者回報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公司股票價值的決定性因素,所有上市公司應采取措施完善分紅政策及其決策機制。
一時間,“分紅新政”被稱為證監會主席郭樹新上任后的“頭把火”,成為今年以來最讓普通小散們欣慰的消息之一。
上市公司為何不愿分紅?
此前,證監會曾于2008年10月22日公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一是規定上市公司應在章程中規定公司現金分紅政策,并在每年年報中披露現金分紅政策,從而增加上市公司分紅制度的透明度。二是在《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基礎上,再次提高以公開方式進行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比例,即“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三十”。
“說白了,對到手的錢,上市公司只想進,不想出。”業內人士透露,很多上市公司有贏利,卻多年未對投資者實施分紅,每到年報、季報披露之時,就有一批上市公司被冠以“鐵公雞”之稱。即使當了多年的“鐵公雞”,監管部門目前也沒有任何處罰,業內人士表示,“當然沒有壓力了。”
不愿分紅的公司有兩類,一種是沒有能力分紅,一種是有能力分紅,卻不愿分紅。“很多投資者炮轟一些ST公司不分紅,但上市公司之所以被標注上ST,就是因為公司已連續兩年不賺錢,這一類公司按規定是可以不分紅的。”中信建投分析師劉楊認為,即使贏利的上市公司,也要先將贏利部分放入公積金,在保障生產和企業穩步發展的情況下,才能夠為投資者分紅。
上市公司有能力卻不愿分紅,一是國內上市公司一向“重融資、輕回報”,二是股東在企業發展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進行權衡。一部分公司認為,如果公司為了滿足股東對分紅的需求而進行現金分紅,無疑會減少公司用于自身經營和發展的資金量,不利于公司的發展,更不利于股東的長遠利益。此外,很多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會考慮公司的分紅情況,只是簡單地希望從股價上漲中獲利。
紅利今年估算1.2萬億元
記者從北京的券商處確認,證監會將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紅政策及其決策機制。證監會將立即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開始,在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細化回報規則、分紅政策和分紅計劃,并作為重大事項加以提示。
上周,證監會連續公布了五家公司的IPO招股說明書。而這五家公司均不約而同地對上市后的股利分配政策,進行了重大事項的提示。
11月10日和11月11日,證監會相繼公布了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千禧之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重型礦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通潤驅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申報稿。5家公司均在招股書開頭的“重大事項提示”一欄說明了“上市后的股利分配政策”,分別承諾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不少于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10%至25%。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表示,根據初步測算,2011年上市公司利潤大約是2萬億元。分紅新政推開后,估算上市公司把利潤的60%,即1.2萬億元作為紅利,分配給大股東和二級市場投資者。這將改變股市差價博弈的特征。
可口可樂為何能持續分紅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像可口可樂等一些大公司,每年穩定分紅收入遠超銀行固定利率,成為一些投資者選擇“價值長線投資”的最好標的。如可口可樂上市60多年來,每年按季分紅,同時股本擴張了四千多倍。業內曾經流傳一個真實的“段子”:一位美國老太太在二戰后購買了5000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50年后由于股本擴張和股價上升,她竟意外獲得了5000萬美元收入。
專家認為,如果這些投資文化能在國內形成,“將改變投資者僅靠高拋低吸來獲利的現狀,進一步推動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的形成。”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