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大發納粹軍火戰爭財?保時捷低調處理 受迫員工血淚指控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根據保時捷官方說法,其歷史從 1950 年開展。不過,在那之前,保時捷就已經存在,乃一支援希特勒侵略行動的軍火供應商。而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保時捷與納粹的牽連,比它自己所承認的還要深得多。

行經司徒加特的保時捷博物館,再經過保時捷廣場,你將會來到工廠大門,後面是個堡壘,金屬面板上面隱約可見 "Reutter" 字樣,該公司提供了保時捷第一具車體。

「1950 年於此地,正是保時捷歷史的起點。」保時捷歷史學家 Dieter Landenberger 如是說。

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保時捷的歷史更長,也更隱晦。舉例來說, Jan Karolczak 從 1942 年開始,就被迫在保時捷工作。


那時,保時捷生產的還不是跑車,而是坦克及越野軍用車種。當時 Karolczak 住在遭德國佔領的波蘭城市Krotoszyn ,於 1942 年 2 月時,他收到來自德國政府就業部門的指派,指定他前往保時捷工作,那時他才21 歲。

現年 88 歲的 Krotoszyn 表示,他收到信並沒有太開心,接下來他就與其餘 20 幾位波蘭工人花費數天跋涉到德國,代價是中耳炎。

Krotoszyn 表示,當時他的居住環境非常糟糕,就住在工廠旁邊骯髒簡陋的屋子裡,成天就是組裝引擎的曲軸。當時保時捷正努力創造能適應戰場的福斯車種,負責生產的不是別人,正是費迪南‧保時捷,他也是許多保時捷車款的幕後推手。

當時公司付給 Krotoszyn 的薪水是每個月 150 帝國馬克,但要是扣掉所得稅、健保、伙食費後,他實際拿到的只有 60 馬克。 Krotoszyn 說,而且那裡的其實少的可憐。

而管理階層也在員工的衣服上面繡上「P」字,代表的可不是保時捷(Porsche),而是波蘭的意思,任何衣服上有P 字眼的員工,是無法進入電影院或是,防空洞。

直到今日,保時捷對它灰暗的歷史避諱不語,不像與保時捷淵源甚深的福斯那般坦然。福斯在 1996 年時讓相關機構調查了受迫勞工的事實,也讓一份逾千頁的報告問世。

保時捷的做法截然不同,它想用比較低調的方式處理相關議題。保時捷自己的說法是,戰時它是個小小的工作室,只有 50-100 名員工,但是若檢查該公司的文件,就足以擊碎它的西洋鏡。文件中有張 1944 年的相片顯示,裡面員工數達到 656 人,戰時那種規模的公司,雇用受迫員工乃例行公事,但是保時捷從未承認。

到了 1990 年代末期,一位波蘭人告上法庭尋求賠償;一開始保時捷連一毛都不願意付,後來才改為賠償 10000 馬克,但前提是要能證明自己曾是受迫勞工。當保時捷無辜宣稱,戰時的受迫勞工不會超過 10-20 人,Landenberger 提出的文件中,寫著「外國人盥洗時間」相關規定,受規範者還包括俄國戰犯,因此 Landenberger將受迫員工數上修至 50 人。

然而,這不是歷史學家唯一一次上修人數,身為記者的Ulrich Viehover 也嚴厲檢驗保時捷傳奇,將費迪南保時捷形容成靠納粹暴富。 Viehover預期受迫勞工人數達到 300 人。

對保時捷來說,這些指控來得真不是時候,今年是費迪南之子費里的 100 歲冥誕,本該是個歡慶的時刻,不料焦點就這麼的被轉移掉。

保時捷在沉痾的二戰後德國經濟能夠崛起,與其在戰時受希特勒垂青息息相關,儘管費迪南不是個逢迎拍馬之人。雖然他擁有納粹軍階武裝黨衛隊的身份 ,卻也不太在意,專注於自己的專業,取得了開發福斯車種的獨占權利。雖然最後福斯 990 帝國馬克的金龜車,到頭來不過是個宣傳噱頭,不過福斯也開始製造軍用物資,於現在的狼堡建設生產線。

靠著戰爭財,保時捷在司徒加特所謂的「小小辦公室」,在 1934 年至 1944 年間,獲利由 3000 帝國馬克升至 2 億馬克。現年 90 歲的 Giacomo Belleri 在非洲戰事失敗後被納粹逮捕,爾後送往保時捷的工廠工作。Karolczak 也回憶,包括荷蘭人、摩納哥人、法國人、義大利人、俄國女性等,都被迫在保時捷的工廠工作。

Karolczak 在幾年前雖然收到了保時捷的賠償金,卻依舊餘恨難消。他回憶到,當空襲來臨時,廠方希望他們能夠待在工廠裡,以免火災發生。他說:「空襲結束後,廠方付給我們 1.5 帝國馬克的薪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