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遊戲業朝全面網路化演進 除了網上買遊戲 未來可能連主機都免了

鉅亨網黃欣 外電報導


有了音樂和電影產業的前車之鑑,遊戲業現正努力朝向網路服務的方向發展,讓使用者不必出門,就能從網路上買到最新的遊戲軟體。但以傳統電視遊樂器產業而言,目前網路下載遊戲的服務仍不普及,零售通路仍是銷售的主要方式。

《MarketWatch》報導,遊戲軟體分析師 Doug Creutz認為,網路下載遊戲軟體的服務可能普及得比想像還快。遊戲發行商雖擔心失去零售模式會如何,相對地,這也能減少二手軟體與盜版品的流竄。

只是對零售商而言,網路下載服務不是個好現象。

網路下載遊戲原本是以一種加值服務的型式存在。比如微軟 (MSFT-US;Microsoft) 的 Xbob Live、索尼 (SNE-US;Sony) 的 PlayStation Network、任天堂 (7974-JP;Nintendo) Wii 線上頻道等,都已有下載許多試玩版和經典遊戲的服務。


這些可供下載的遊戲多半已經是很老的作品,檔案不大、占用不了太多頻寬,同時零售商也不會願意陳列。最新的主打遊戲不太可能讓使用者下載,而是會選擇先鋪貨到零售通路。就像新電影即將在院線上映時,不可能同時發售 DVD 版本。

不過 Creutz 說,這種情形可能很快就會改變。因為現在微軟已經會把發售 1 年的遊戲列入下載服務中,Creutz 認為,更新的遊戲也可能如法炮製。

實際上,電視遊樂器製造商已經在研究網路販售軟體的模式。既然遊戲主機與網路遊戲商店都屬自己所有,那麼更毋須透過中間通路,就可直接接觸到消費者。

因此,部分零售商如 GameStop (GME-US) 或亞馬遜 (AMZN-US;Amazon.com),也嘗試在這新市場中卡位,販售網路遊戲用的點數卡。而索尼則於上周宣布,在亞馬遜也可買到 PlayStation Network 遊戲的登入碼。

曾任索尼與任天堂高層的遊戲業界分析師 Nick Parker認為,在遊戲販售網路化的風潮中,零售商也將做些投資,以確保不被市場淘汰。「但他們的運作模式會改變,因此他們會介入到技術層面。」

除此之外,也有人認為,遊戲產業未來的發展會與遊樂器脫離。Activision Blizzard (ATVI-US) 執行長 Bobby Kotick 就說,假以時日,該公司大部份的遊戲產品都將可以直接在電視上玩,而不需遊樂器主機。

而目前遊戲下載服務應用最廣的平台就屬行動遊戲平台了。索尼甫於上星期推出的新一代掌上型機種 PSP GO,就沒有卡匣或光碟插槽,而是透過 WiFi 連線,直接在網路上購買與下載。

原本使用 UMD 光碟玩遊戲的舊型 PSP 並未因此下市,PlayStation 行銷資深副總裁 Peter Dille 表示,PSPGO是為了完全可以適應網路服務的不同玩家族群而推出的。

任天堂最新一代掌上機種 DSi 雖還保留了卡匣插槽,但也讓玩家可透過無線網路購買與下載遊戲。

分析師認為,PSP GO 並不會成為索尼的主力產品,但他們都同意,這是索尼用來測試網路販售遊戲市場水溫的產品。Parker 認為,PSP GO 是實驗性的產品,用來觀察該公司是否能教育消費者,向網路販售的方向轉移。

從掌上型遊樂器的角度來看,索尼和任天堂還有一位對手,就是蘋果 (AAPL-US;Apple) 的 iPhone 和 iPodTouch。在蘋果網路商店 App Store 上有高達 2.1 萬款遊戲供使用者下載或購買,這個數字是索尼與任天堂相加都難望其項背的。

蘋果執行長 Steve Jobs 曾對《紐約時報》表示,消費者的確把 iPod Touch 當做一款掌上型遊戲機,而 AppStore 的低價策略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不過傳統遊戲大廠還是堅持,他們所推出的遊戲與蘋果App Store 類型不同。App Store 的遊戲種類均偏向休閒,而遊戲公司所製作的遊戲仍然是針對遊戲族群所設計。

不過,PSP GO 與 DSi 都加入了更多功能,使它們不再是單純的掌機。Creutz 指出,過去遊戲大廠都不認為蘋果是競爭對手,但他們現在確實感到威脅了,從 PSPGO 和 DSi 的多功能路線可見一斑。

有可能限制遊戲在網路販售下載的另一個可能因素就是頻寬。就算是頻寬夠大,像《決勝時刻 (Call of Duty)》這樣的大作,也得花上數小時才能下載到遊樂器主機上。因此,這正是遊戲串流服務的利基點所在。

在 3 月的遊戲開發者大會 (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 上,一家名為 OnLive 的新公司展示了一套系統,只需一台小型路由器就可讓玩家在網路上遊玩大資料量的遊戲作品,不需要遊樂器主機,也不需要遊戲光碟。這家公司立刻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並募得資金為其接下來的服務測試做準備。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在未來 4-5 年內,遊戲產業全面網路化的速度並不會有想像中的快,因為網路的瓶頸仍待突破。雖然這的確是遊戲業發展的大趨勢,但至少,完整的遊戲串流服務不太可能這麼快出現。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