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人民幣國際化“三步走” 開放時機引爭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6-20 13:09


只有當本地擁有體制健全、監管完善的金融市場,能夠為不同利益主體提供相應的服務,滿足持有者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時,才能為貨幣的國際化創造條件。

據理財周刊6月20日報道,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在貨幣的國際化過程中,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的開放是兩個重要環節。在資本項目完全開放之前,包括利率市場化、國內金融體系改革、監管能力在內的基礎改革需要全面跟上。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成為國內外經濟政策討論的焦點話題。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也是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基礎,這也是貨幣國際化的基本要素。近年來,圍繞著人民幣國際化,一系列舉措也不斷推出。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正式推出,香港的人民幣債券市場也正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在貨幣的國際化過程中,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的開放是兩個重要環節,然而這將給本國的金融市場帶來怎樣的沖擊?借鑒日本和俄羅斯的經驗,在資本項目完全開放之前,包括利率市場化、國內金融體系改革、監管能力在內的基礎改革需要全面跟上。


人民幣國際化的“三步走”

盡管目前政府層面并沒有推出明確的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但國內專家們普遍認為,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戰略和政策取向可用“三步走”。

一是地域擴張上的“三步走”,也就是堅持人民幣周邊化、人民幣區域化、最終實現人民幣國際化。2011年5月6日,央行與蒙古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金額為50億元人民幣。自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已經與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冰島、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定,總金額達到了8342億元。同時人民幣也在不斷拓展在亞洲的影響力。

第二個“三步走”來自于貨幣職能,即堅持人民幣結算貨幣、人民幣投資貨幣、人民幣儲備貨幣的取向。首先發展人民幣結算貨幣的職能,逐步增加人民幣在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份額;其次為人民幣的投資貨幣職能,使人民幣逐步成為主要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幣種;最后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

近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撰文指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需要推進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在國際上積極穩步地增加以人民幣計價的、高質量的金融資產。第二件大事是加大放開中國企業與家庭金融走出去的力度,鼓勵中國的投資者和家庭本著風險對沖,本著金融投資回報多元化的目標走出去。李稻葵認為,當前的政策重點,應該是實現資本賬戶有效、可控、大規模的開放,大規模提升中國高質量金融資產的供給。

資本項目開放面臨的挑戰

事實上,隨著貨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貨幣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開放的實現,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既帶來機會,也迎來了新的挑戰。這一點在其他國家的實踐與經驗教訓中就可見一斑。

較為典型的例子是日元的國際化進程。作為國際的第三大貨幣,日元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國際化的進程。1980年,日元正式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1984年日元實現了國際市場的自由流通,這些舉措既推進了日元的國際化進程,也改變了日本本國居民進行投資的方式。以日本的家庭主婦為代表,她們掌握著日本家庭的財政大權,也成為了日本民間資金的主要力量。由于上世紀90年代后日本經濟出現的持續低迷,日本央行不斷推行低利率和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日本國內的金融市場收益率非常低,日本的大量家庭儲蓄外流至國際市場,以賺取利差收益。據國際清算行的統計資料,全球30%的日元交易來自于日本國內的散戶資金,這些資金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日本因此成為了全球資金外流最多的國家,來自日本民間的資金也成為了全球金融機構重要的資金來源。但是,居民投資的國際化也直接造成了本地投資市場的空心化,造成了消費和就業的低迷,并影響到了本地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日本經濟實力,進而重新對日元的國際地位產生了影響。

日元國際化所帶來的本地居民資金外流相反的是,俄羅斯在推進盧布國際化的過程中,由于過早地實現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開放,加上俄羅斯國內金融體系的不健全,始終沒有培養出足夠的內部投資者,使得俄羅斯的資本市場成為了一個由外國投資者所主導的市場,資本市場的風險因此加劇。據統計,俄羅斯居民中參與股市的投資者不足百萬人,海外資金成為了俄羅斯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這也加劇了這個市場的投機性,使俄羅斯股票市場成為了一個典型的“暴漲暴跌”市,以致2008年金融危機中俄羅斯經濟遭受了較大的沖擊,盧布對美元的貶值幅度一度超過了50%。

開放的時機是否來臨

日元和盧布的國際化為人民幣提供了借鑒。只有當本地擁有體制健全、監管完善的金融市場,能夠為不同利益主體提供相應的服務,滿足持有者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時,才能夠為貨幣的國際化創造條件。圍繞著資本項目的開放,在5月份舉行的2011年陸家嘴論壇上,專家們也展開了探討和辯論。

一種觀點是,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條件已經成熟,外匯儲備多,金融機構很穩健,所以說應該開放。胡祖六認為,資本項目開放是累積市場化改革的一種自然延伸,如果我們資本賬戶不開放,市場化的轉軌過程就沒有完成。中國也是資本項目開放最大的受益者。他的建議是,中國擁有很多模式可供參考、很多經驗可資借鑒、很多教訓可供吸取,一個有效率的、健康的、運作良好的市場經濟國家,應該擁有這樣一個制度性的突破。

另一種觀點是,中國金融機構承受風險能力不夠,過快實現資本項目開放可能會帶來很大風險。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金融系主任潘英麗認為,中國資本賬戶下完全可兌換的時機還不成熟。資本賬戶完全可兌換需要具備3個條件即利率市場化、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人民幣匯率的合理水平,從目前來看中國還不完全具備這三個方面的要求。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當人民幣國際化成為WTO后中國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加快開放資本項目十分必要和迫切,對于中國的金融市場來說,包括利率市場化、國內金融體系改革、監管能力在內的基礎改革需要全面跟上。

(韓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