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匯金為媒中投"擴張"保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報)


一手擴權,一手擴人。

6月17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子公司中央匯金公司(下稱匯金)監事長金立群宣佈,其控股的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下稱中再)之領導班子已由保監會劃轉中投管理。

據悉,在匯金參股或控股的諸多金融機構中,人事任命權歸中投負責的並不多見。

與此同時,中投正式啟動了涉及13個部門,33大類的全球新一輪集中招聘。


「我們是一家新公司,正不斷夯實基礎,完善組織結構。」中投人士表示。

匯金角色

中再領導班子的管理權劃轉中投並非偶然事件。

「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是經國務院批准的。」接近中投的人士稱。理論上,中再的組織關係劃轉至中投後,基於行政級別關係,中再的領導班子管理自然也就放至中投。

匯金於2007年4月11日向中再注資40億美元完成整體改制,使其資本實力在同行業中位居亞洲最大、全球第五。至此,匯金持股數309.08億,股權85.5%。

但頗具行政色彩的領導班子管理權不是一個公司治理概念,「這次劃轉與行業、企業狀態有關,也不乏國家改革佈局的考量。」上述人士說。

匯金目前直接控股參股金融機構包括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兩家證券公司、兩家綜合性機構,還有如今的中再。

依據章程規定,經國務院授權,匯金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其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匯金不開展其他任何商業性經營活動,不干預其控股的國有重點金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

「領導班子的概念比較寬泛,也沒有明確定義,原則上,股份制公司的高管需經董事會任命——而這也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範疇之列。」接近中投的人士說。

6月17日劃轉當天,金立群還特意代表中投、匯金向保監會多年來對中再的指導和支持表示感謝。

有專家指出,作為股份制公司,理所當然應由大股東「說了算」,保監會既管制度建設又管人事任命,就像裁判與運動員不分,不利於高效監管。

一位保監會官員告訴記者,雖然中再領導班子的管理權劃給了中投,但《保險法》有關規定,其高管的任職資格審查還在保監會。

值得一提的是,據多方證實,目前匯金正在與保險保障基金就其持有的38.815%的新華人壽股權「談判」,換言之,匯金不久將會成為新華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另有媒體稱,匯金擬注資第四大財險公司——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正在改制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信保)也在謀求匯金的注資。

「出於穩定金融市場的考慮,或者說國家戰略佈局的安排,經國務院批准,匯金不排除注資上述保險機構的可能性,」上述人投接近人士稱,「但最後到底有多少家金融機構放進來,取決於國家改革制度的安排,現在還是未知數。」

該人士說,不管怎樣,這次中再人事權的劃轉是還頭一次。這也意味著,從不介入企業經營管理層的中投,憑借匯金的力量,有意無意間滲入了企業管理。

全球招聘

中投一方面「擴權」,另一方面也在「擴人」。

6月16日,中投表示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將面向全球開展新一輪集中招聘活動,招聘崗位涉及13個部門,33個大類。誠邀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英才加入。

業界解讀此動作釋放出中投全球「出擊」的信號。

例如,此次招聘,從行政到業務幾乎涉及中投每一個部門,如資產配置與戰略研究部、財務部、風險管理部、法律合規部、運營部、相對收益投資部(大宗商品投資管理方向)、策略投資部 (行業分析方向)以及私募投資部(PE投資方向)等。

中投上次的全球招聘是去年9月20日,其招聘範圍包括股權投資、固定收益投資、另類資產投資等11大類、30個崗位的精英人才。

上述中投接近人士說,儘管目前市場機會誘人,但中投並不會盲從。此次招聘更多是從完善公司內部結構,夯實基礎的角度考慮,力度很大,也很正常。

中投章程規定,中投根據國務院要求持有匯金股權;匯金代表國家行使股東職能的行為和中投開展投資業務之間有嚴格的隔離。

就在6月2日,中投高調出手接盤摩根士丹利22億美元普通股,並計劃在倫敦開設辦事處。

日前,也有外電報道稱,中投希望在市場底部附近利用投資良機,稱其計劃在美國黑石集團旗下一對沖基金部門投資約5億美元;有多位對沖基金經理接洽中投,包括EtonParkCapitalanagement的EricMindich,以及Paulson&Co的JohnPaulson。並稱投資規模總計最多800億美元。

這被認為是中投重回華爾街信號。

對於是否投資黑石旗下對沖基金,一位中投人士稱不予置評。

「中投很反感抄底一說,其本著穩健、慎重的投資風格,去年放慢了投資節奏,現在根據國際市場情況,作出投資判斷。」一位接近中投的人士表示。但該人士以商業原則為由,拒絕透露具體投資標的。

至於投資方向,今年3月,中投董事長樓繼偉曾表示,過度虛擬化的產品將會失去市場;對過度虛擬化的、已經看不到與實體經濟有關係的產品,中投不會去碰。

「中投作為一個大型機構投資者,以研究驅動投資,發現了某種趨勢,也看到了一些變化。且在變化之中,看到了長期投資機會,亦看到了短期價格錯位並正在進行謹慎的投資。」樓繼偉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