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貨幣政策處於無明確方向的過渡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在全球的復甦喜悅中,一些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制定者開始考慮「去寬鬆化」;而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狀況始終好於全球水平的中國,又會迎來怎樣的貨幣政策變動?
「在貨幣政策微調後,明顯政策收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短期內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下降。」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日前在接受CBN專訪時表示,目前的貨幣政策處於過渡期,無明確方向。
CBN:下半年貸款較上半年明顯回落,你覺得這會不會影響到下半年經濟復甦的態勢?
連平:從貸款絕對量看,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所減少。上半年貸款佔全年三分之二、下半年占三分之一,以往很多年均基本在這一比例上下波動。今年特殊之處在於上半年票據融資達到1.7萬億元,這一部分其實是「游動的」,如果剔除,上半年貸款沒有那麼高。下半年票據會逐漸到期並用新貸款替代,下半年信貸收縮並不明顯。預測全年信貸將在9萬億~10萬億元。
上半年投放的信貸對經濟的作用是持續的。從貸款發放到進入實體經濟需要一段時間,隨著一些項目陸續啟動,上半年信貸對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經濟都會有拉動作用。8月工業增加值達到12.3%,高於7月,說明製造業出現全面走向回升或復甦的跡象。好情況在擴展,這一擴展是信貸投放拉動經濟的結果,是逐步產生效應的。
從貨幣流通速度看,當前貨幣乘數處於歷史平均水平之下,未來貨幣乘數趨勢將提高,下半年貨幣流通速度會加快,這表明資金運用效率將提高。現在M1(狹義貨幣供應量)與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喇叭口」(增幅差額)將收窄,下一步可能超過M2形成「剪刀差」,這表明經濟趨向活躍,估計下半年股權融資、債權融資都比較活躍。所以,總體來看,流動性不會因為貸款增量減少而明顯減少,貨幣環境仍比較活躍。
CBN:有些學者或分析師對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走勢並不樂觀,認為不會如預期那麼好,尤其是企業業績改善可能仍然需要較長時間。你對此如何看?
連平:目前預計三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9%、四季度為9.8%,全年可能在8.5%,從經濟增長速度看,我估計會比一般的市場預期要好。房地產開始回升、國際市場情況好轉、消費穩步增長,這都顯示經濟形勢好轉。從微觀效應看,年初是最壞的,但趨勢向好。物價往上,也有利於企業經營狀況好轉。所以,我覺得下半年企業業績會明顯好轉,上市公司三、四季度盈利情況會明顯上升。
CBN:最近監管部門頻繁出台措施抑制信貸投放衝動,如窗口指導、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等,這將如何影響銀行下半年的經營行為?從全年信貸看,你覺得銀行經營效益如何?
連平:最近銀監會提出很多窗口指導、資本充足率要求、規範性要求等,這對中小銀行壓力較大,因為它們的資本充足率離監管水平很近,所以這些銀行信貸投放肯定受到制約。對一些大銀行而言,資本充足率較高,問題基本不大。因為大銀行占比較高,所以從銀行業看,經營情況較平穩。
去年底我們預測今年銀行業績將小幅增長5%~10%,最近的測算保持這一判斷。今年總的來說是以量補價,貸款投放量大,但由於利差大幅縮減,盈利空間減少,但利差狀況逐步走穩,三季度可能有所增長。
經濟開始復甦後,企業的貸款需求在增加,所以下半年貸款需求較旺盛,但銀行為控制投放節奏、風險,再考慮到監管要求制約,銀行下半年較謹慎。這樣,供求關係會發生一些微妙變化,利差收窄將有所減弱。
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今年會保持不錯的增長水平,各種代理業務、基金代銷業務、信用卡業務、投行業務等收入都不錯。
CBN:以今年的貸款增長態勢,你覺得未來銀行壞賬率提高的可能性大不大?
連平:我認為這是今年幾大風險中最需關注的,但這一風險短期不會顯現。如果經濟處在回升過程中,如連續三、四年保持9%或10%的增長,這一問題可能不會明顯顯現。從國際經濟週期運行情況看,下行基本結束,國內經濟繼續下行的可能性亦無,頂多有些徘徊,趨勢是往上的,所以短期內我覺得這不是很大的問題。但它的風險有隱性化和長期化趨勢,可能很多問題會5年、10年甚至20年後才會逐漸顯現。所以我主張現在重要的是關注這些問題,加強貸後管理,緊密跟蹤。
CBN:你對未來經濟回升較有信心,那麼通脹壓力會不會慢慢顯現?
連平:並不能簡單地將信貸投放直接和通脹畫等號。現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降幅都在收窄,表明物價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都是復甦的好現象。在經濟增速達到8%~9%時,CPI有3%的漲幅,應該是較合理的。短期看,通脹應該說是無需擔憂的,但明年不能掉以輕心。在信貸高速投放後,推動經濟增長,促使經濟中的流動性增加,尤其是經濟恢復上升態勢後,貨幣流動速度乘數遞增,所以經濟中流動性總體而言是較寬裕的,這會對未來物價形成壓力。
境內外物價走勢高度趨同,我國進口產品以資源類為主,因此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非常明顯,這一因素值得關注。
CBN:目前貨幣政策出現微調,各國討論寬鬆政策退出機制,你認為中國貨幣政策處於什麼態勢?未來政策何時轉向或趨緊?
連平:在貨幣政策微調後,明顯政策收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短期內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下降,目前的貨幣政策處於過渡期,無明確方向。從我國經驗看,利率上調往往會有較長瓶頸期,然後在經濟趨於過熱時開始緩慢、小幅調高利率,因此市場不必對加息感到恐慌。
貨幣政策趨緊或收縮取決於幾個方面:一是經濟是否持續保持較高增速,二是物價是否持續保持較快上升態勢。一些歷史數據顯示,M1對CPI拉動的影響非常明顯。M1現在高速增長,接下來三四個季度CPI和PPI肯定都會上升,這是未來政策收緊的重要參考因素。還有房價泡沫問題。雖然貨幣政策不直接針對它,但最近的收緊對房價的影響已經體現。所以,這些都是可能導致政策收緊的因素,對這幾個方面的觀察是很有必要的,幾個因素需要集中起來綜合考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