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協議預期空前高漲,倒逼富國切實履行義務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隨著正式會議期的開始,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人氣不斷升溫,全球各界對於本次氣候峰會達成新減排協議的樂觀預期也空前高漲。
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紛紛建設性地提出自主減排計劃之後,更多的壓力落到了發達國家一邊。一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原本打算與參與的大多數國家領導人玩「躲貓貓」的奧巴馬也臨時調整日程,宣佈將在會議最後階段的領導人峰會期間出席。各國輿論、政府高官以及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紛紛呼籲,美國發達國家應該提高減排目標,同時切實承擔義務,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變化方面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會議人氣日益高漲
儘管在經濟降溫的背景下西方民眾對減排問題的熱情下降,儘管對於氣候變化影響問題的科學爭論仍不休不止,儘管主要談判參與方間的爭議依舊,但所有這一切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這次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超強人氣。而且,隨著會議在昨日正式開幕,這樣的高人氣亦進一步升溫。
有統計說,會議期間將有超過1200輛豪華轎車奔走在哥本哈根街頭,而當地機場也將在高峰時期迎來140多架私人飛機,粗略估計,此次會議期間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4.1萬噸,與英國一個十幾萬人口的城市同期的排放量相當。
規模上了,當然規格也得跟上。上週末,收到東道主邀請的190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已先期抵達哥本哈根。而據丹麥首相拉斯穆森最新證實,目前已有近百位世界各國領導人確認將出席氣候大會。
上週六,印度總理辛格成為又一個確認參會的主要大國領導人。在他之前,美國、法國、英國、日本以及中國等主要國家的領導人已宣佈出席。
讓人有些意外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週末臨時宣佈,調整之前公佈的出行日程,將在本次會議的最後階段出席,而非之前計劃的9日。這意味著奧巴馬將幾乎肯定出現在18日的首腦峰會上,由此也打消了此前外界的猜測,即奧巴馬只是想去領諾貝爾和平獎,而並非真有誠意來與各國領導人商談減排協議。
達成協議預期升溫
觀察人士注意到,不管是從輿論導向還是各國官員的表態看,這次會議達成一些實質協議的可能性都已大大增加。如同一位參會的高層官員所言:「世界領導人不會願意兩手空空地離開。」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普遍持懷疑立場的西方各大媒體近日紛紛改調,預言並呼籲本次會議達成協議。
路透社7日引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伊福·德布爾的話報道稱,作為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氣候談判,哥本哈根會議必須制定出一份全面有力的協議。
「我認為談判人員現在從世界領導人那裡獲得了迄今最為清晰的信號,那就是擬定一套切實的提案,以便快速採取行動。」德布爾說。他進一步補充道,17年來,從未有這麼多國家在氣候談判中一起做出這麼多堅定的承諾。在最近幾天,「幾乎每天都有國家宣佈新的減排目標或計劃」。
英國《金融時報》更是辟出專題,發表「哥本哈根峰會不能失敗」的社論。該報還分析說,奧巴馬的到場,意味著達成一個公信力較大協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美聯社則以「奧巴馬改在關鍵時刻參加聯合國大會」為題報道說,奧巴馬臨時修改日程,表明在本次會議期間達成一份協議的政治意願更加強烈。
德布爾則在會前的新聞發佈會上樂觀地表示,在關鍵問題上「我們似乎已非常接近目標」,協議「肯定有可能」達成。但他也承認,和所有其他全球談判一樣,任何協議都可能要等到最後一刻。
過去幾周,各國密集發佈了一系列聲明,幾乎每個主要排放國都做出了減排承諾,這令參會國家和外界對這次會議的期望大增。
富國需切實援助窮國
對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會前提出自主減排計劃的積極姿態,各界普遍給予了高度肯定,反過來,這也對發達國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切實履行其在氣候變化和減排問題上歷史責任和義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辦公室發言人納托爾在會前表示,中國宣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為即將開幕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帶來了新動力。他說,包括巴西、韓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做出了相關承諾。中國的減排目標將同這些國家的承諾一起,為哥本哈根會議達成決定性決議帶來契機。
「七十七國集團」參加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談判代表迪亞平上週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敦促發達國家提出更高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並認為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已經作出表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帕喬裡在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相比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17%的目標,美國完全有能力也應該實施更大規模的減排。
帕喬裡指出,奧巴馬政府的上述計劃只是個開始,美國接下來應該邁出更大的步子,但作為第一步,美國必須首先確保讓參議院通過相關立法。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也備受關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明確規定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的義務,但發達國家至今沒有付諸實施。
哥本哈根大會主席、丹麥氣候和能源大臣赫澤高則公開指出,一個公認的事實是,發達國家應當對目前的全球變暖問題承擔主要責任,因此西方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一些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也是理所應當的。
聯合國指出,到2020年,這部分援助應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德布爾最近決定,談判應爭取就總額達成承諾,使富國無需再各自作出長期承諾,進而大大簡化了這部分談判。但他表示,發達國家仍需同意在未來3年,每年提供至少100億美元的短期融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