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壞再也聽不到金蛙的鳴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2009年12月6日,我是在雨中下的火車走進哥本哈根的。已經是12月了,這個賣火柴的小姑娘生活的有著寒冷冬天的地方,現在卻下起了冬雨。這就是全球氣候變化下的哥本哈根。
全世界都在關注著哥本哈根會議時,丹麥人又是怎麼看的呢?坐上出租車我問司機。英文講得不太好的他用手給我比劃著打架的姿勢,然後蹦出一個英文單詞:困難。在丹麥老百姓看來,哥本哈根會是一個打架的會,要想開出什麼結果,不容易。
是不容易,但開還是非常必要的。我的研究中國婦女問題的丹麥朋友米小林在我問她對這次會的看法是,這樣回答了我。
今天還沒下火車,這次和我一起參加大會、提前到了的中國橫斷山研究會首席科學家楊勇就通過手機短信告訴我:說好的今天晚上可以註冊到9點鐘,可我7點去了,因為人太多,註冊已經停止,外面擠滿了。來的人太多了。明天註冊一定還是一件不知要花多長時間的事。
丹麥是一個有著不少著名雕塑的國家。安徒生童話中「海的女兒」雕塑,幾乎在全世界家喻戶曉。這次的哥本哈根會議,丹麥的街頭依然有不少為大會而創作的雕塑作品:正正融化中的地球、北極熊。而在主會場的外面,雕塑的是一個2050年的地球人,那是一個象徵著是生態難民的老人。
今天的哥本哈根機場,也展示了一些與此次大會相關的內容,那是一些國際環保組織在機場的宣傳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是:2020年,許多現在的國家首腦們已變成老人,他們低著頭,對後人表示歉意:如果我們早十年關注環境,這個世界也不會是這個樣子。
這些作品看來有些誇張,卻不能不算是本次大會的目的所在。全球的氣候在變化,我們人類能做些什麼?各國政要、關注環境的人都來了,又將會對已經變化著的全球氣候產生什麼影響?幾張變老的畫像,和他們的那句道歉的話,顯然是在警醒著前來參會的人。
來哥本哈根前,我在意大利羅馬參加了一年一次的國際環境記者年會,大家共同的話題就是全球氣候變化。菲律賓電台記者艾米莉說,她的家鄉過去從來沒有洪水,地勢很高,前不久大水已淹到了二樓。
艾米莉在馬尼拉主持一個環保熱線節目。她問,馬上要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大會,將有多少人參加?兩個星期又將產生多少垃圾呢?組織大會的人有什麼減少消耗、節約能源的措施嗎?
烏拉圭記者阿維羅說,他從小學地理課上就知道,自己的國家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國家。11月是烏拉圭的春天,今年不知為什麼天天下雨,甚至下冰雹。國家一半地域遭受洪水襲擊。因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在全球經濟危機中沒有受到多少影響的烏拉圭,現在卻飽受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
哥斯達黎加的露西亞給我講的故事有點傷感。她告訴我,在哥斯達黎加有一種金蛙,是全世界只有他們國家的一個地區才有的物種。當地人引以為豪,不僅非常認真地保護金蛙,還認真地保護金蛙生活的那片自然保護區。可是近20年來,那個地區的氣候發生了變化,以前每天早上的薄霧可輕撫金蛙的身體,但隨著氣候的變化,金蛙的身體沒了薄霧的輕撫,失去「寵愛」的它們捨棄了哥斯達黎加人,不知去向。但是,哥斯達黎加人將永遠把金蛙記在心裡,並深深地懷念它們。
另一位哥斯達黎加記者卡蒂亞娜說,哥斯達黎加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而且有很多激流,是漂流的好地方。可是近年來,洪水從天而降,已經有很多事故發生,洪水沖走了許多漂流者。
全球氣候變化,在中國也是報紙上天天能看到的話題,但終究還是老百姓掛在嘴皮邊的事。可是參加了國際會議才知道,這些變化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
明天我將正式走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會場,去親耳聽聽來自那裡的聲音。也還將我在國際環境記者年會上採訪到的,各國記者對他們家鄉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後到底都發生了什麼告訴讀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