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快餐變盛宴 大麥克指數升級版 人民幣不再嚴重低估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麥當勞販售的大麥克,成為衡量貨幣水準的工具。(圖:麥當勞官網)
麥當勞販售的大麥克,成為衡量貨幣水準的工具。(圖:麥當勞官網)

大麥克指數今年25歲了, 由《經濟學人》於1986年發明的大麥克指數,是一個衡量一國貨幣是否等同其正常水準的有趣指南,用大麥克來測度貨幣聽來或許不可思議,但它確實提供了新奇詼諧的角度,讓人們能夠更輕易理解匯率的意義。大麥克指數也早已成為一個全球性指標,被經濟學課本和至少20個學術研究引用,美國政客甚至援引其數值來作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依據。「漢堡標準」受到那麼多人認真看待,該是升級它的時刻了。


漢堡經濟立基於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power parity),意指長遠而言,匯率將使兩個國家相同份量的商品與勞務(在此指一個漢堡),趨向相同的價格水準。

《經濟學人》報導,在美國,一份大麥克的平均價格約為 4.07 美元,在中國用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則只有 2.27 美元,便宜了 44%。換句話說,大麥克指數顯示人民幣被低估了44%。

反之,瑞士與挪威貨幣相對美元則被高估了 100%,歐元(基於成員國的加權平均價格)也被高估 21%,英鎊稍微被低估,日幣倒是與美元相當。而印度第一次納入調查,由於該國沒有大麥克,只有當地獨有以雞肉取代牛肉的 Maharaja 堡,肉類成本不到漢堡成本的 10%,因此不太可能會造成太大的誤差。經過計算,印度盧比被低估了 53%。

有些人認為漢堡經濟很荒謬。漢堡無法輕易進行跨國交易,其價格也受到不同的非貿易性質「地方性輸入」如租賃與員工薪水的扭曲。舉例而言,大麥克指數指出,新興市場的貨幣通常都被明顯低估(巴西和阿根廷是最大的例外)。

然而由於勞動力成本較為低廉,我們通常會預期不發達國家的平均價格比發達國家來得便宜,這是「巴拉沙— 薩穆遜效應」的根據。發達國家比起不發達國家掌握更高的生產力,因此在商品貿易部門的薪資水準也好上許多。而由於企業競逐員工,也推升非商品貿易和服務的薪資水準,而發達國家在此部分的優勢並不明顯,因此非發達國家的平均價格自然比較低。大麥克與人均GDP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性。

中國的平均收入只有美國的 1/10,因此在經濟學理論中,中國兌美元的匯率應該低於長期的購買力平價指數(亦即,轉換匯率後,兩國的漢堡價格不會有差異)。當中國經濟崛起,購買力平價指數會是匯率長期走勢的信號燈,但它並不代表現在的均衡匯率。然而,價格與人均 GDP 的關聯或許可以用來評估當前貨幣的合理價值。

以人均 GDP 計算的紅線所顯示的每個國家的實際價格與預期價格之間的差異,比起基於購買力平價理論發展出的大麥克指數,是更能夠精準測量當前貨幣價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指標。

大麥克指數經加入人均 GDP 調整過後,指出巴西的貨幣相對於美元仍舊被過分高估,貴出 100% 以上,歐元被高估 36%,經改善的指數也運用在歐元區內某些非競爭性的經濟體。比較成員國的漢堡價格,經調整的大麥克指數顯示,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與葡萄牙的匯率相對於德國都被明顯高估;至於中國,根據調整過後的測量,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非常接近其合理價值,雖然兩者相較於其他貨幣,都被低估了。

人民幣不再被嚴重低估。 
漢堡經濟學中的人民幣不再被嚴重低估。

在貿易加權指數中,人民幣只被輕微低估了 7%,沒有開打貿易戰的必要,而且低於先前被低估了 20-25% 的數據,後者是基於讓人民幣升值,使中國經常帳戶盈餘縮減至只佔 GDP 3% 的可控制範圍內所計算出來的。

由於中國經常帳戶盈餘縮水,這種基於盈餘的計算方式逐漸降人民幣被低估的情形,幾位經濟學者預測曾於 2007 年佔了其 GDP 11%的經常帳戶盈餘,今年將銳減至 4%。隨著生產力逐漸提升,中國必須繼續讓它的實際匯率升高(不管是透過貨幣升值或通貨膨脹的方式),然而新型「漢堡測量計」顯示當前的人民幣已不再被嚴重低估。

歷經 1/4 世紀的不斷改進,雖漢堡經濟學仍尚未臻至完美,然而經加入人均 GDP 調整後,它又離精確更進一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將錢花在刀口上才是最實際的。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