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A股市場的“憂慮之墻”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前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股市的估值并未明顯高于其長期趨勢水平,投資者行為也不像市場見頂時那樣激進。流入股市的資金并不過量,許多投資者繼續攀爬“憂慮之墻”。
據證券時報3月5日報道,今年2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了富達國際基金投資經理安東尼·波頓撰寫的題為《兔年看好中國股市》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股市的估值并未明顯高于其長期趨勢水平,投資者行為也不像市場見頂時那樣激進。流入股市的資金并不過量,許多投資者繼續攀爬“憂慮之墻”(憂慮之墻,是指在市場處于牛市的行情中總有一部分悲觀的投資者選擇做空或者獲利了結,從而打擊多頭走勢,甚至逆轉行情。)——這正是牛市的典型特征。
安東尼·波頓享有“歐洲股神”之稱,在其28年的基金管理生涯中,年均收益率超出股票市場6個百分點,遠優于同期任何競爭對手。2009年11月,他重返基金市場并于2010年4月移居香港,開始管理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一只主要投資于中國和中國相關機遇的英國注冊基金。
不過,這位老兄話音未了,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場便迎來劇烈動蕩:國際油價因北非及中東局勢趨緊而大幅上揚,國際金價再創歷史新高,全球股市顯著回落。而A股市場兔年伊始的良好開局,也在投資者的種種憂慮中一度面臨考驗。
仔細盤點下來,可以發現A股市場投資者的憂慮可真不少,而且這些擔憂都是具有真憑實據、難以回避的。
首先是“通脹無牛市”。今年1月份國內非食品價格漲幅創2005年以來新高,食品價格環比上行速度亦遠高于歷年水平。與此同時,全國干旱形勢尚未根本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通脹壓力重重。
其次,緊縮預期難以緩解。今年以來,央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就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雙管齊下”。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外匯流入始終維持較高的水平,這也使得未來央行仍面臨較大的資金回籠壓力。
此外,地產調控繼續成為今年從中央到地方的工作重點,各地不斷出臺更為嚴厲的“限購令”,房產稅試點已經陸續鋪開,大有進入全面推進的跡象。一旦房價受政策打壓出現大幅下跌,勢必對相關行業甚至整體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最后,北非及中東局勢也是投資者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油價的飆升將威脅到原本脆弱的歐美國家的經濟復蘇進程,間接危及到中國的相關出口型行業。
如果把上證指數的走勢看做一只皮球的運動軌跡,從2007年底開始的慘烈下跌,到2008年底后的大幅反彈,3年多的起起落落后,這只皮球的原始動能即將消耗殆盡。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正面臨新一輪運動方向的抉擇。在上述眾多的憂慮之中,投資者普遍迷失方向。
關于股市的預測,股神巴菲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市場十分高和十分低時,我是知道的,其他大部分時間我也不怎么知道市場會如何演變。”上周巴菲特在一年一度的致伯克希爾股東的公開信中明確指出,“資金總是向著機會流動,而美國擁有大量的機會,盡管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一直存在,但投資者應對美國經濟的未來保持樂觀態度,美國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在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中,金融股的持股市值為218億美元,占比高達41..4%,為第一大重倉行業。巴菲特對金融股的青睞有加與A股市場主流機構的態度形成鮮明反差。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末,國內公募基金持有的金融股倉位僅為23.28%,較標準權重27.5%低配了4.22個百分點,較三季度24.23%的倉位又進一步下降了0.95%個百分點。
從A股市場金融板塊的走勢來看,也是遠遠落后于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熱門板塊。金融板塊市場表現長期低迷,以至于讓相關的證券分析師被迫轉行。可以說,金融板塊的尷尬處境,正是A股市場投資者種種憂慮的集中體現。
中金公司統計顯示,目前A股市場銀行股以2011年預測值來衡量,平均市盈率僅為8.9倍,市凈率1.45倍,處于歷史低位。如果僅以數字來衡量,銀行板塊或許正是巴菲特能夠一眼看出高低的品種。
近期,另一位外資大行分析師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龔方雄也開始高調唱多A股市場,尤其是金融板塊。
由于經濟數據繼續向好,本周四美國股市大幅上揚,投資者正逐步走出北非及中東局勢的短期迷局,回歸基本面。A股市場昨日也大幅走高,創出近期的收盤新高。盡管如此,投資者仍需進一步樹立信心,早日跨越“憂慮之墻”。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