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科技IPO二進宮:業績驟然變臉 下屬關聯企業眾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月1日,除夕前一天,北京星光影視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光科技”)申請上市環保核查,悄然再度謀求上市。這一天,距離星光科技第一次闖關被否,尚未滿一年。一年前,將星光科技擋在資本市場門外的“硬傷”,是否已經抹平,依然疑團重重。
“公司還沒有向證監會提交申請。”3月1日,星光科技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顯然,一年前的上市被否,讓星光科技上上下下更為謹慎,原本通過環保核查即可向證監部門遞交的上市申請,至今仍沒有發出。業績增長率持續下行、關聯交易頻繁、資金違規占用、回款周期漫長等這一系列導致星光科技首次闖關被否的問題,如何解決也依然沒有明確答案。
業績驟然變臉
“去年業績有大幅提升,凈利約5000萬元,增幅約66%。”星光科技證券部方面表示,這是星光科技再次闖關的硬資本。去年3月,星光科技第一次申請上市被否時,董秘李勁松曾表示,2009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是主要原因。然而,星光科技給出原因是金融危機,這個與諸多業績欠佳的上市公司的“萬能理由”,并不能說服包括證監部門在內的聽眾。
根據2010年星光科技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預案,2007年至2009年,星光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6829.87 萬元、48336.18萬元、48007.87 萬元,增長率分別為86.90%、31.24%和-0.68%;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360.20萬元、3733.65萬元、3035.71萬元,增長率分別為133.20%、11.11%、-18.69%。值得關注的是,星光科技業績取得重大突破的2008年,正是北京“奧運年”。根據其公開資料,北京奧運項目當中,星光科技實現5340萬元收入,其中毛利達到1970萬元,奧運項目收入占到其當年營業收入增長的接近50%,毛利更是占到當年利潤總額的60%。
作為一家對舞臺燈管具備行業優勢的北京本土影視器材設備制造商,顯然,奧運及奧運前期對其業績帶動作用相當明顯,而奧運后的2009年,星光科技利潤大幅下滑。在其招股書草案中,星光科技也承認,奧運因素,對于公司當年業績產生較大影響,同時,這種影響是不可持續性的。作為文化產業衍生的制造業,星光科技所從事的領域,多家證券公司均表示并不熟悉。“從行業性質上看,長期高速增長不大可能,不排除趁業績好、投機資本市場的可能。”北京一家投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
據星光科技證券部透露,2010年,其業績獲得大幅增長,凈利潤達到5000萬元,利潤增長幅度約66%,但是,由于其目前并未對外公布其營業收入總額以及增長率,公開資料中也沒有其去年大型項目數據,因此,公司業績驟然大幅增長的具體原因,仍然不得而知。星光科技再次闖關的硬資本有多少“干貨”,依然存疑,同時,星光科技實際控制人陳瑞福父子公司間的關聯交易能否徹底解決,依然是面臨諸多審視的目光。
陳氏父子的“關聯”
根據去年星光科技公布的招股書預案,星光科技重要關聯企業是2009年虧損60多萬、已經完全不從事經營的星光集團,該集團法人代表為星光科技實際控制人陳瑞福。
然而,星光科技公開資料中,有意無意“隱藏”了星光集團下屬企業,與星光科技間的關聯關系。根據工商資料,北京星光拓誠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拓誠投資”)和北京載通視音頻廣播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載通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均是陳瑞福之子陳洋,且在其公開資料中都與星光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值得一提的是,陳洋掌握的兩個公司盈利能力都欠佳,卻不斷擴張規模并在星光科技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注冊資本6500萬元、年盈利僅22萬元的拓誠投資,為星光科技提供了大量的借款擔保,截至2009年末,拓誠投資對公司的擔保余額合計達到7700萬元。
目前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不得為控股股東及持股50%以下的其他關聯方、任何非法人單位或個人提供擔保,但并未規定非上市公司的行為,因此,拓誠投資為星光科技提供借款并不違規。然而雙方頻繁的合作,卻難逃關聯交易之嫌。據招股書披露,拓誠投資主業為演播室租賃及配套服務,從關聯方交易情況看,拓誠投資演播室除房屋可能需要自籌外,其他設備和工程都由星光科技提供。雖無法證實交易價格不公允,但我們同樣不能證實拓誠投資已完全支付了每年的采購款項。
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影響、業績大幅下滑的2009年,星光科技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唯一一個中標項目便是,拓誠投資購進視音頻設備一批。這筆沒有披露合同具體細節以及金額的關聯交易,對于當年星光科技的業績尤其是利潤產生多大影響,仍然存疑。
同時,陳洋掌握另一家公司載通公司,與星光科技存在諸多關聯交易嫌疑。星光科技向載通公司收購車體;載通公司向星光科技購買音視頻設備;雙方共同投標從事演播車改裝業務,各自就車體改造和音視頻業務向客戶收取費用,而貨款是由星光科技全部代收并轉交載通公司。雙方之間的交易定價則是向來飽受質疑的雙方協議定價,而非市場定價,星光科技難逃利益輸送嫌疑。3月1日,星光科技證券部方面對時代周報表示,關于關聯交易的質疑,星光科技已經進行整改,但是并未透露具體整改內容。
同時,規模不大卻下屬公司眾多的重要關聯企業星光集團,為星光科技一旦上市,提供了諸多操作空間。
紛繁的“星光系”
根據招股書預案,作為星光科技重要關聯企業星光集團,主業與星光科技密切相關,且與其控股股東大興影視器材設備廠處于“半緊密”聯系狀態。幾經股權變更由村辦企業轉變為民營企業的星光科技,與目前仍是集體所有制的星光集團,下屬十多個子公司之間有著紛繁復雜的聯系。然而,星光集團下屬企業與星光科技間的聯系,在招股書中,僅以重要關聯企業的下屬企業作了簡略介紹。
同時,公開資料中,跟星光集團有著密切聯系的拓誠投資、載通公司,并未在披露資料中出現。但是,截止2009年,星光科技與載通公司等依然存在著非經營性資金來往。
公司招股書申報稿的披露,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仍有786.5萬元的其他應收款余額,其中最大兩筆分別是載通公司和張魯平,應收金額分別為392.43萬元和160萬元。其中,載通公司上述應收款被解釋為項目往來款,然而在資金所屬科目,卻在非經營性應收款之列。據證監會《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規定,上市公司不得有償或無償地拆借公司的資金給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使用,星光科技在載通公司的應收款,屬于違規占用。同樣,張魯平的個人借款,更是“星光系”內部資本輾轉騰挪的標本。張魯平是星光科技控制子公司索萊特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其在2004年對索萊特公司投資200萬元,占公司40%股權,并擔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是公司的實際關聯方。
然而,張魯平個人借款160萬元,并未在星光科技相關關聯交易中體現,而這筆資金用于什么的來龍去脈也完全不清晰。這兩筆數額不大的款項違規占用吸進,僅僅是“星光系”紛繁復雜的關聯交易和資金來往的縮影。
二次闖關的星光科技,如何規避涉及從原材料到銷售終端整條產業鏈的諸多關聯交易,仍然存在諸多疑點。同時,一旦上市,星光科技會不會成為“星光系”的現金提款機,資本市場仍存疑慮。
回款周期漫長隱憂
拋開關聯交易、業績持續下滑等問題,星光科技回款周期漫長,也是其公司成長性的一大隱憂。
根據其招股書預案,2007年至2009年,星光科技應收賬款凈額均超過1億元,分別占到其總資產的28.33%、29.32.%以及23.99%。截至2009年底,應收賬款中賬齡一年以內的達到67.73%,兩年以內的賬款達到84.77%。對此,星光科技方面解釋稱,主要由于地方電視臺屬于事業單位,其指出需要政府財政部門的審批,而2008年以來,地方財政收緊對其回款周期產生較大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星光科技緊密關聯方、星光集團等企業相關數據中,投資現金流凈額均出現過負數。同時,“星光系”紛繁的關聯交易,讓星光科技回款風險大大增加。根據其披露資料,截至2009年底,星光科技應收賬款的前5大客戶,分別是北京星光斯達設備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星光斯達”)、遼寧電視臺等,這五家客戶欠款合計達2800多萬。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星光斯達,根據工商資料,該公司所在地址正是北京市豐臺區西紅門鎮星光巷7號,與星光科技所在地重合,并且從事照明設備銷售以及照明工程的安裝業務。
然而,這家跟星光科技有著密切關聯的公司,并沒有出現在星光科技關聯企業名單當中。“星光系”下屬的眾多企業,與星光科技之間存在的關聯交易,對于星光科技財務可能產生的影響,由于披露數據不足,尚不得而知。根據去年星光科技披露招股書預案,其募資用途主要用于數字化照明設備生產線建設和研發中心建設,總投資達2.4億元的生產線,將會大大提高其產能,業務規模擴大,星光科技應收款的數額有可能會繼續激增,進而凸顯其資金鏈緊張。
關聯交易紛繁、近年業績增長乏力、回款周期漫長的星光科技,一年內二次闖關過會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