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國宜輸血救溫州輸液幫歐洲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將于11月3日至4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戛納召開,與會者將近距離討論歐債危機等問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被寄予厚望。

已經過去的10月份實在是不平凡。歐盟峰會達成歐元區救助方案,此其一也;溫州救助措施相繼展開,此其二也。這兩個事件均與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有關。前者事關中國外匯儲備的使用,后者則與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緊密相關。

先看溫州現象。

對于溫州危機產生的原因,不同立場的人會有迥然不同的分析。竊以為,溫州危機產生的原因,其實是中國民營制造業向何處去的問題。在目前轉方式調結構的發展思路下,這一行業陷入了迷茫。


現實情況是,中國民營制造業產能正在減速,生產要素也不像過去一樣集結:農民工進城較大比例地去了建筑業和服務業,四萬億刺激計劃里基本沒有制造業的投資,新增貸款更多去了基礎設施、市政、服務業等……

溫州制造是中國民營制造業的一個縮影。在制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積累了若干財富之后,溫州資本相繼加入了“炒房團”、“炒煤團”及“炒X團”,帶來的滾滾紅利遠遠超過了經營企業的利潤。再進一步,“炒錢”成風,產業空心化日趨嚴重。在“炒錢”的過程中,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鏈條就將斷掉不能運轉。于是,溫州危機產生。

在溫家寶總理赴溫州調研后,債務融資、銀行信貸等緊急“輸血”行動馬上展開,溫州危機旋即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在拯救溫州危機的過程中,實則是對經濟轉型的反思,是對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進程的調整。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講,“這樣的艱難轉身可能要數十年”。

救助溫州危機采取的定向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則有望成為中國經濟轉型期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段,既可作為轉型期的平衡手段使用,也可用作化解局部危機。

再看歐債危機。

歐盟峰會達成歐元區救助方案之后,歐洲主流媒體就頻頻發出“歐元區向中國尋求救助”的聲音。

歐洲媒體所謂的“救助”,是指中國援手,為平息歐元區危機注資。26日,在經過激烈的談判后,歐盟決定將歐洲金融穩定工具規模杠桿化擴大至1萬億歐元,以救助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元區。但這1萬億歐元并非現成,需要融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且擁有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也就成為歐洲極力爭取的“借錢”對象。

對此,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表示,歐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自身實力還是很強的,歐洲一些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很良好,所以歐洲不是沒有能力救自己,中國拯救歐洲的問題并不成立。

對于歐洲向中國“求援”,中國社科院國際經濟問題專家劉劍雄認為,中國應在考慮可承受風險能力的基礎上購買一定歐債,并且與歐洲充分“討價還價”。

另有專家認為,從國際貨幣體系的角度來說,中國應當抓住機會把人民幣推向國際。因此,不能看著歐元倒下去,更多的競爭才更適合于新的貨幣成長。

而且,中國參與救助歐洲不能僅“輸液”,而要爭取在歐洲整個經濟重組過程中有一定的發言權,同時得到中國應該得到的利益,比如讓歐洲這個市場對中國更加開放,高科技向中國出口等等。

給歐洲輸液幫助它們度過危機,既可解決外儲多元化和安全的問題,也可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從這個角度看,幫助歐洲,就是支持世界經濟,實際上也可解決我們經濟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不會坐視歐洲的求助而不管,更不會放任國內局部危機的蔓延。對于二者要區別對待,可簡單概括為,“輸血救溫州(此處泛指國內在經濟轉型期所發生的局部危機),輸液幫歐洲”。

(證券日報)

(劉暢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