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快減排壓力大 風電商機促能源企業轉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
風力發電作為新能源發電技術,具有成本高、風險大、利潤低等弊端。而中國制定的減排目標,再次把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到了戰略高度,鼓勵了傳統企業向新能源行業的轉型。
中新社援引中華工商時報5月3日的報道稱,近年來,風力發電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資源當屬風力發電,裝機容量每年超過30%。而就中國來看,截至2010年,中國累計風電裝機4470萬千瓦,占到全球風電裝機的23%,居世界首位。其中,內蒙古風電產業更是迅猛發展。截至今年3月底,全區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140萬千瓦。
然而風力發電作為新能源發電技術,眾所周知,具有成本高、風險大、利潤低、成本回收期長等弊端,由此也給企業投身新能源產業帶來轉型難、資源統籌利用難等熱點問題。
盡管“行路難”,各種傳統企業仍然紛紛投資新能源行業或計劃向新能源行業轉型。在日前呼和浩特舉辦的2011年首屆長江商學院新能源行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施鵬飛教授指出了這一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一方面,企業經濟發展中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傳統化石能源資源正在急劇減少,造成了能源成本的上升,傳統企業迫切需要新的替代能源來滿足現實需要;另一方面,環境壓力突出,中國制定了減排目標,承擔起大國義務,再次把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到了戰略高度,這也鼓勵了傳統企業向新能源行業的轉型。”
業內專家們普遍認為,雖然目前風電的并網運行和風能資源的統籌利用成為制約我國風電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風能行業整體還存在著風電場建設快于電網配套工程建設等問題,但在政府重視,風電場運行、風電設備性能和電網調度等技術日趨成熟的情況下,類似問題勢必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匯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內蒙古風電一期工程的順利完工恰恰預見風能發電美好的前景。匯通能源總經理米展成對記者說,“轉型能否成功考驗著企業領導者的判斷力,更考驗著企業的學習能力、調整能力,特別是永不放棄的堅持和堅韌。”
“十一五”期間,中國風電設備研制能力有了飛躍的發展,風電場裝機容量成功翻番。目前我國的風電設備產能、實際年產量和裝機量,都已經列世界首位。隨后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15%的目標,意味著到2020年風電裝機的預期目標要達到2至2.5億千瓦,平均每年新增裝機1500萬至2000萬千瓦,預計年風電投資在1200億-1600億左右。這對風電產業發展,投資商、制造商及其他相關產業鏈無疑都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和帶動作用,成為促進更多傳統企業轉型的推進力。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