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線房企手中資金已捉襟見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02 13:51
在房地產銷售迎來史上“最慘淡”春節之時,央行于1月30日發布的《2011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下稱“報告”)更是讓人驚呼,房地產的寒冬真的來了。
報告顯示,2011年全年房地產貸款累計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少增7704億元,全年增量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17.5%,比2010年低9.4個百分點。
在備受關注的房地產貸款方面,截至去年12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外資銀行人民幣房地產貸款(房地產貸款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購房貸款和證券化的房地產貸款)余額10.73萬億元,同比增長13.9%,比2010年末回落13.5個百分點。
具體到開發商方面,截至去年12月末,地產開發貸款余額7680億元,同比下降7.9%。房產開發貸款余額2.72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比上年末低5.9個百分點。
“由于貸款收緊,開發商手中的資金已經捉襟見肘了。”青島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財務總監李女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為了應對資金緊張,很多房企抱成團,相互提供信貸支持,經常出現大筆資金拆入拆出的情況。
李女士表示,公司還有不少土地儲備,但是由于缺乏資金,能停下來的項目都停了,部分人員也都被辭退,盡可能把公司費用降下來。
值得關注的是,在房地產貸款增速總體回落的同時,政府大力扶持的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增量占比則大幅提高。至2011年12月末,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3499億元,全年累計增加1751億元,占同期房產開發貸款增量的50.1%,比年初水平提高31.7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同,在省內三線城市擁有兩個房地產項目的尹先生告訴導報記者,“銀行在貸款時一般會優先選擇包含保障房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放款的速度也比較快。”
對此,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保障房開發貸款首次占比超過了一半,主要是去年的保障房大量建設,銀行信貸對保障房傾斜,使得去年全國提前完成了年度保障房建設任務。
“盡管保障房有一定的信貸支持,但是對于整個房地產行業來說,這些資金仍然只是杯水車薪。”尹先生告訴導報記者。
在銀行信貸大幅收縮的同時,房地產信托成了開發商的救命稻草。數據顯示,2011年,在各種信托資金投資領域中,成立規模占比最高的依然是房地產。房地產信托的成立規模為2670.74億元,占比為38%。中金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新增房地產信托估計為5000億元,占到存量信托的70%。
“房地產信托從2010年下半年進入發行高峰,平均發行期限1.9年,‘保兌付’將成為今年主要課題。”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品科表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