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低標高結玩價格貓膩 零售巨頭在華屢觸紅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2-01 09:11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和它的法國同行家樂福日前成為輿論口誅筆伐的焦點。因涉嫌價格欺詐以及通過廣告誤導消費者等行為,兩零售巨頭遭到相關部門的點名批評和處罰。到目前為止,兩家公司都已發布了致歉信和賠償承諾,而上海、遼寧、湖南等地物價部門也已對存在欺詐行為的超市門店分別處以50萬元的最高罰款。

分析人士認為,零售商玩“價格戲法”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誠信,特別是一些處于強勢地位的行業壟斷企業,沒有將消費者利益擺在重要位置。此外,目前我國針對價格欺詐行為設定的處罰力度還不夠大,震懾力遠遠不夠,違法成本較低,一些企業便鋌而走險,觸碰紅線。

“陰陽價簽”曝光

國家發改委在1月26日公布的一份聲明中點名指出,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連鎖店存在虛構原價、低價招徠顧客高價結算、不履行價格承諾、誤導性價格標示等欺詐行為。發改委稱已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依法予以嚴肅處理,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或無法計算違法所得的,最高處以50萬元的罰款。


發改委列出的商家欺詐行為證據清單中涉及的商品包括保暖內衣、紙卷、咖啡、茶葉以及米面等,這大都是消費者經常購買的商品。在兩大零售巨頭欺詐行為被曝光后,陸續有消費者掀起“自查”行動,以前不太注意消費小票的消費者開始仔細核對結賬單,這也使得各地曝出的結算價格與標簽價格不符事件越來越多。

針對兩大零售巨頭的欺詐行為,各地物價局已展開調查。上海市物價檢查所相關負責人1月29日表示,已向上海地區存在價格欺詐行為的三家家樂福超市門店各開出了50萬元的罰單;湖南省物價局1月30日表示對長沙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下屬的三家存在價格欺詐等行為的超市分別處以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并敦促相關超市認真整改;遼寧省物價局1月30日表示,因沈陽沃爾瑪超市中街店存在價格欺詐行為,對該公司處以50萬元罰款。這是到目前為止遼寧省針對價格欺詐行為開出的最高罰單。

業內人士認為,商場和超市“低標高結”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商家缺乏誠信。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種類較多時不會逐項核對結賬金額的心理,采取“陰陽價簽”的手法獲利,而像家樂福沃爾瑪一類大型連鎖超市經營商更易獲得消費者的信賴,他們“玩貓膩”被發現的幾率更低。

道歉賠償難消眾怒

涉嫌欺詐的事件曝光后,家樂福在公開回應中表示“對近期部分門店出現的價簽問題給消費者造成的不便與損失表示誠摯的歉意”,并承諾將嚴格執行“五倍退差”的政策。

然而,這樣的“道歉”和“理賠”承諾并不能平息消費者的質疑。首先,將其所作所為冠以“價簽問題”的名號,實有刻意掩飾之嫌;其次,賠償部分僅是“差價”,即商品收銀價格高于標示價格的價差,也實在算不上“厚道”。

與家樂福如出一轍,沃爾瑪也發布了類似的致歉聲明和賠償承諾。在1月28日的最新聲明中,沃爾瑪表示其專項小組已對全國225家商場的促銷商品價格進行了全面自查,并將在本周內完成對所有貨架標簽的檢查。“如果再次發現價格誤差,沃爾瑪將嚴格執行‘五倍差額’的賠償政策。”此外沃爾瑪還再次向受到影響的消費者致歉。

在回復媒體的電郵中,沃爾瑪全球公司事務部發言人凱文·加德納稱,該公司“每周有超過700名價格督察員對門店商品進行上萬次核查”,公司對中國市場上出現價格標注問題將保持持續密切關注,并將組織有關價格監管的培訓課程。

然而,消費者對于家樂福和沃爾瑪的致歉和理賠等善后事宜似乎并不買賬。權威網站針對此事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網友表示支持“重罰,嚴懲店大欺客”;近兩成的網友認為“市場秩序督查要常態化”;還有部分網友認為“企業信譽受重創難恢復”。

處罰力度需加大

業內人士認為,零售商“價格戲法”在我國盛行還有一大原因,就是違規成本低。據了解,在已經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發達國家,零售商一旦發生偽劣產品或價格欺詐等行為,將面臨數百萬美元甚至傾家蕩產的巨大處罰風險;而在國內,零售企業一般只需繳納一定數額的罰金就可了結風波,而罰金數額相對于這些商家獲得的利潤而言也不算高。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劉春泉認為,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設定的違法成本對零售巨頭的所得來說遠遠不夠高,對企業威懾力不夠。必須要加大處罰力度,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指出,不要相信國際零售巨頭頭上的光環,在缺乏或不健全的終端市場交易規則的情況下,在缺乏嚴格的市場交易秩序管控的情況下,他們同樣會打開資本本身逐利的“潘多拉魔盒”。他認為,市場交易秩序的管控應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顧國建同時強調,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不能只要市場利益而不承擔市場責任。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楊杜看來,政府手段只是一個方面,來自消協、消費者的制約或許比法律手段更為有效,這些不良風氣可以借消費者自身的行動來調節、整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