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電力萬億神話疑云:規劃"大"可敵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從“凱迪1萬億不是神話”的高調宣傳到不低于5%的大股東減持公告,凱迪電力(000939.SZ)的股價在短短半個月走出了一個大大的波浪。
凱迪電力5月27日公告稱,公司于2011年5月26日收到函件,大股東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凱迪控股)表示將減持公司股份,并預計在第一筆減持起六個月內減持公司的股份數量將不低于總股份的5%。
如此大幅度的減持預告使得凱迪電力當日迅速被巨大的拋盤打至跌停。
在此之間的5月11日,在凱迪電力股東大會上,董事長陳義龍手拿大標題為《凱迪萬億不是神話》的報紙,向股東,基金代表及券商分析師們描繪了一幅異常美妙圖景。
而就在凱迪電力股價應聲大漲之后,又在半個月后以大幅減持給了股東們一大盆冷水。
凱迪電力的萬億銷售額,真的不是神話嗎?
萬億疑云
究竟是國家規劃太保守還是凱迪電力的規劃太超前
一位參加凱迪股東會的股民對記者介紹,在20天前的股東大會上,公司向所有到會人員都發了一份報紙,而這份報紙的頭版上刊登大標題為《凱迪萬億不是神話》的文章。
在這篇關于凱迪電力董事長陳義龍的專訪文章中,陳義龍宣稱:“到2015年,僅在生物質板塊,凱迪將突破600億元。到2020年,最低銷售額將達2000億-3000億元。到2030年,凱迪未來的規模可能做到1萬億元以上。”
“很少有上市公司會發布20年后的業績預測,我們當時看了也覺得有點太虛。”一位參加凱迪股東大會的機構分析師說。
顯然,如果這一業績預測能夠實現,凱迪電力將在數年之后成為國內又一家巨無霸電力企業。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位居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列的中電投集團營業收入為1268億元,而長江電力的營業收入為218.8億元。
“1萬億”的響亮口號迅速點燃市場的熱情。凱迪電力股價一路攀升,并在5月17日達到歷史最高的25.25元。
在交易所的要求下,凱迪電力不得不發布澄清公告稱,2030年的1萬億銷售收入是指集團公司,也就是同樣為陳義龍所控制的凱迪控股。
凱迪控股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12月31日的武漢市環泰投資有限公司,由陳義龍等原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層所控制。
2003年12月、2004年3月,武漢市環泰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凱迪電力原大股東北京中聯動力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大學等單位所持的股權,成為凱迪電力的最大股東,從而實現凱迪電力的控股。
2005年2月,武漢市環泰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其后,通過向注冊地在新加坡的Asia Green Energy Pte. Ltd和Prime Achieve Pte.Ltd轉讓49%的股份,凱迪控股變身為中外合資企業。
對于凱迪提出的2015年在生物質板塊銷售收入600億,2020年達到2000億-3000億的目標,一位長期關注生物發電的業內專家對記者說:“如果全國做生物發電的企業只有凱迪一家,這還差不多。“
而事實上,僅在蘇北地區就有超過10家分屬不同企業的生物發電項目。
記者查閱了國家對于生物發電的相關規劃。根據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將達到3000萬千瓦,達到2020年全國裝機容量的3%。
此外,在最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并沒有設定具體的生物質發展目標,但根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的公開表示,基本將超過1000萬千瓦。
3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是指一小時發3000萬度電,即使按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滿負荷運轉(實際上并不可能),3000萬千瓦時的裝機容量一年可發電為2628億度,按每度0.75元計算,總計為1971億元。也就是說,按《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全國的生物發電(包括秸稈發電、垃圾發電以及沼氣發電)的市場規模不可能超過2000億,而按陳義龍的說法,僅凱迪一家的銷售收入就將超過這一規模。
此外,陳義龍還表示:“我們計劃未來5年,在全國17個省建200到250個生物質發電廠,總發電量可能會超過全國發電量的1%。”
而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要到2020年,全國生物發電的總發電量達到3000萬千瓦,才能達到全國總發電量的3%,而現在僅凱迪電力一家公司就喊出了5年內達到全國發電量1%的口號。
資金饑渴癥
凱迪控股全力收攏資金投向生物發電,被視為是一場豪賭
對于凱迪電力大股東大幅度減持,凱迪電力董秘陳玲對記者表示,“主要是為了盡快獲得資金啟動新的生物發電項目。”
陳玲稱,目前凱迪電力需要啟動的項目有200個左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