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周期輪回下的農產品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1-04 07:18
農產品市場除玉米外并不具有大幅下跌的空間,大豆、小麥等品種應繼續維持成本線上方運行,但受到需求增速放緩和金融屬性等變量影響,未來表現并不會太過耀眼。
變化是期貨市場永恒不變的主題,經歷了2008年的危機以及2009年的反彈,當人們還在感慨2010年底牛熊轉換迅速之時,2011年熊市征兆卻已悄然而至:內生驅動和輸入驅動的牛市推力雙雙瓦解,各種悲觀預期不絕于耳。CPI超過3%的通脹期已持續17個月,自7月份達到6.5%的高位后逐步進入了下行通道,而軟商品(棉花、白糖)進口利潤的大幅增長,則宣示來自國際商品價格的支撐也日益消退。
農產品面臨庫存化周期輪回
持續多時的去庫存之后,農產品再度回到庫存化開啟的原點。一方面,中國乃至全球宏觀經濟低迷使得市場消費需求增速放緩。另一方面,牛市過后農產品無論種植面積還是總產量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谷物是農產品市場牛市格局的基礎,不過這一基礎也在悄然改變。從谷物數據的調整看,全球及美國谷物庫存自2011年9—10月以來呈現上調趨勢,這是在2010年俄羅斯小麥大減產之后全球谷物供需首次由過不足轉向過剩。國內玉米市場則出現供需急轉,由于國內大豐產、進口大幅增加以及其他品種替代量創新高,玉米出現供大于求局面,逆轉連續兩年庫存大減之勢,基本面亟待價值回歸。但國家出于保護農民政策的目的再次強力托市,使得玉米出現V型反轉。不僅是玉米,其他谷物市場也出現整體的庫存化周期。在粳稻大豐產和大擴種的拉動下,稻谷市場整體供大于求,庫存激增。而小麥的歷史庫存消化緩慢,國家完全掌控了市場。高庫存的稻谷、小麥也是在供需與托市之間徘徊。
一般來說,去庫存化和再庫存化可分為兩類考慮,一是主動型去庫存和再庫存,另一種是被動型去庫存和再庫存。被動庫存化說明當期產量高于需求,期末將出現結轉庫存,在此背景下價格有走弱的趨勢,而被動去庫存說明當期產量與需求之間存在缺口,即我們所說的產需缺口,在此過程中價格存在上漲壓力。與此相反,在農產品預期上行的過程中,市場各個環節均主動庫存化,通常這一情況發生在未來預期庫存消費比將降至歷史相對較低水平的時期,此時市場價格反而有上行動力,而在未來價格預期下行時,市場各環節開始主動去庫存,即使在新增供給仍小于需求時,任何原有庫存壓力都會對價格造成壓力。2011年下半年以來,農產品多數預期未來產量將有所增長,部分品種發生供需轉換,因此一直在經歷主動去庫存過程。預計2012年起,主動去庫存將轉向被動庫存化,重新面臨庫存化周期的輪回。
未來行情將更加曲折
傳統的僅依靠供需判斷行情的準確率正在弱化。在國內,供需矛盾突出之時,限制玉米深加工和拋儲白糖都對市場起到了冷卻作用;菜籽、棉花與大豆的收儲政策則完全托住了市場的底部。2011年為穩定物價政策頻頻出手,2012年,市場與政策的博弈仍將繼續。農產品的金融屬性也在增強,金融危機不僅對消費需求形成了抑制,同樣也拖累了全球商品市場走勢,歐債危機形勢之嚴峻、影響之深遠或許甚于2008年。在此背景下,農產品長期牛市的步伐將暫時放緩。而隨著生物能源地位的日益提升,農產品與全球商品價格的指標性品種原油的聯系也日趨緊密。
在市場受到品種本身供需轉換、金融屬性、政策面等多方交叉影響下,未來行情的演繹將更加曲折。對于2012年農產品市場走勢,或許我們能從成本方面得到一些啟示。全球范圍內的土地資源短缺、水資源匱乏、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等因素均導致農產品成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而從人口統計周期講,目前我國正處于新中國第三輪嬰兒潮高峰期,社會消費旺盛,農產品需求剛性增加。同時,新增青年勞動力在2010年達到本輪周期的頂峰,第二代嬰兒潮出生的年輕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增量將逐年減少,直至2017年左右勞動力開始實現負增長。廉價勞動力時代正逐步結束,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各種商品成本將開始增加。
美國農業部最新的報告顯示,美國玉米、大豆、小麥、棉花的成本分別為3.88美元、10.17美元、6.69美元/蒲式耳和98.4美分/磅,其中僅CBOT玉米的期貨價格遠高于成本,而其他品種期貨價格已經距離成本不遠,棉花更是維持低于成本線位置運行。由此預期,農產品市場除玉米外并不具有大幅下跌的空間,大豆、小麥等品種應繼續維持成本線上方運行,但受到需求增速放緩和金融屬性等變量影響,未來表現并不會太過耀眼。
2012年的全球及中國農產品市場中,我們將焦點放在白糖市場。土地、勞動力資源短缺與消費剛性增長預期之間的矛盾,三年牛市周期后牛熊轉換與糖料成本大幅提升之間的博弈,制糖集團的議價能力與政府調控態度的對決等均昭示著中國白糖產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2011年國內白糖凈進口量已超200萬噸,基本自給自足的模式無法維繼,2012年的糖市留給人們充分的想象空間。
(時巖 詹嘯)
(王德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