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觀察四之一:為什麼中共十八大如此重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共十八大觀察五之一:為什麼中共十八大如此重要?」(葉柏毅專題報導)
簡稱「十八大」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已經確定將在今年十一月八號,在北京召開。相對於選情半熱不冷的美國總統大選,這次的中共十八大,反而更受到外界矚目。原因沒有別的,正在於一向以黨領政的中共,將利用這次會議機會,正式將領導階層,過渡到「第五代」,十年的「胡溫體制」,將正式下台一鞠躬,取而代之的,將是在各派系利益妥協之下,舖墊多時,由「習近平」、「李克強」所組成的「習李體制」。這次中共十八大,除了將選出中共新一屆的領導班子,包括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之外,在之後召開的中央委員會上,也要選出權力最大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核心領導班子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以及中央書記處,與中共中央軍委等,等於是黨政軍大搬風。相對於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橡皮圖章」性質,在中國的一黨專政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如何過渡權力,更令人關切。
事實上,中共每次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都具有其歷史意義,這次尤其重大,因為這次十八大指引著中國,至少未來五年的主要發展方向。中國近年來,經濟高速增長,讓中國在國際間的重要性,更加令人無法忽視。這次十八大,不但是要定下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同時,領導階層也要全面換血。中國在過去這段時間當中,不論是內部或是在外部,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在外,中國不但在東邊、南邊都發生了領土糾紛,而且中國在力量越變越大之後,國際社會對中國必須對國際議題負起責任的呼籲,有增無減。而對內,一方面在十八大前夕,薄熙來案出乎意料地鬧開了,掀出中共內部的權鬥波瀾,也顯示出習李體制仍然沒有站穩腳跟;此外,習近平之前神隱兩個星期,中共方面始終諱莫如深,讓外界對習近平本人,是不是能平穩做完一個任期,乃至兩個任期,都打了一個大問號。以及,鄧小平所訂出的「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開放方針,反而造成了社會極大的貧富不均,號稱要弭平階級矛盾的中共,執政之後,階級矛盾反而越來越大。時勢潮流所趨,中國如果要融入國際,開放市場勢不可免,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終究也只能成為中國不得不走向市場經濟的遮羞布罷了。時至今日,不管是經濟也罷,或是國際政治也罷,中國都絕對無法再置身事外。因此,中國要如何面對它未來五年的政治經濟挑戰,與其看全國人大的總理工作報告,還不如看十八大,中共如何布局,還來得更有觀察意義。目前看來,未來五年,中共勢必要謹慎小心。一方面,習李體制剛上軌道,他們必須「摸著石頭過河」,另外一方面,中國越來越融入國際社會,就有更多的共同規約,需要遵守。這些國際規約,都大大衝擊了中共固有的意識型態,中國必須小心轉型,才能讓這些國際規約所帶來的衝擊,減到最低。
從以往到現在,隨著中國越來越現代化、國際化,事實都證明,它都必須要做好兩件事:第一,中共必須要開始照顧到社會上的各個階層。實踐證明,只獨厚某個階層的結果,勢必會動搖到中共的統治基礎。第二,在社會矛盾仍未能有效消解的情況下,它勢必要做好維護政治團結的工作,這就是為什麼時代雜誌,在以習近平為封面人物的時候說,習近平上台的第一件工作,「維穩是要務」的緣故。
其實,中國共產黨每面臨一次領導班子更替,新領導班子都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同樣的問題,就是它既要顧到各個派系的不同利益,卻又要維護國家統一,避免衝突,這是中國這個一黨專政體制下,相當微妙難解,也迥然不同於其他國家的課題,尤其在中國當前,已經成為一個動見觀瞻的大國之下,這個問題,也就變得更為鮮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