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很好,價格很貴,三亞已成國際宰客島?
鉅亨網新聞中心
1月28日,有網友發微博稱:“朋友一家三口前天在三亞吃海鮮,三個普通的菜被宰近四千元。鄰座一哥們指池里一大魚剛問價,店家手腳麻利將魚撈出摔暈,一稱十一斤,每斤580元共6000多元。那哥們剛想說理,出來幾個東北大漢,只好收聲認栽。”該微博一發布就引發熱議,一些網友紛紛轉帖稱自己遭遇過類似情況。而1月29日,三亞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回應“春節宰客”事件卻稱,今年春節黃金周在食品衛生、誠信經營等方面三亞沒有接到一個投訴、舉報電話,說明整個旅游市場秩序穩定、良好,立即遭到網友質疑和嘲笑。
假日候鳥助長宰客經濟
劉海明(西南科技大學副教授)
在公平尚不均衡的時代,宰客違法成本幾乎為零,導致宰客現象天天有。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節假日就變成了宰客者的賺錢日。此次三亞被宰事件,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而已。
有人會說,你在三亞租個房子,自己埋鍋造飯,還能被宰嗎?這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三亞是旅游景點,這就意味著人們去這個地方不是居家過日子,為的是觀光。觀光多半是走馬觀花,呆個三兩天的時間足矣。租房做飯,純屬天真的想法。反思宰客事件,需要從文化和經濟兩個維度思考。
節假日雖是文化的產物,怎奈現在的多數節假日被定義為“休閑日”,剝離了文化的內涵。這樣,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假日候鳥”,到了時間允許的時候,就到外地旅游一番。
“假日候鳥”刺激旅游經濟。商品經濟欠發達的時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不然,只要兜里有錢,到哪兒都不愁找到消費的機會。“假日候鳥”出行的心理迫切,商家焉能不有所感覺?住店緊張、吃飯緊張、打車也緊張……游客認為被宰依然前赴后繼,三亞本地人還認為游客抬高了當地生活成本。而對商家而言,在求大于供的前提下,宰客的沖動自然強烈。尤其是商家摸透了國人的心理:能忍者自安。即便遇到維權意識強烈的客戶,架不住本地人威脅的能有幾個?一方面是吃虧在一個地方頂多吃一次,一方面是宰你也無妨。這兩種微妙心理的遭遇戰,宰客者勝出的可能性太高。只要不是挨宰得過于離譜,通常游客們總能把苦水咽進肚子里,頂多心里學阿Q罵幾句了事。對于“假日候鳥”們來說,好了傷疤忘了痛;對于宰客者來說,對假日價格的特別期待,使他們宰客時變得更加經常化。
宰客經濟的盛行,暴露出的問題固然很多,譬如社會管理的漏洞。除此之外,“假日候鳥”是否也該有所反思?假如準備好足夠的出行物資,能自己備的干糧最好先準備一下,減少景區的直接消費。這種應對之策雖然被動,畢竟比坐等職能部門出手打擊更奏效。更重要的是,拒絕宰客行為,需要置身外地的人先學會價格咨詢,避免上當后被迫埋單。
節日不該是旅游日,否則帶來的旅游繁榮只能是畸形的繁榮。用分散的休假代替黃金周,讓節日旅游經濟降溫,才是“假日候鳥”成熟之途。
媒體觀點>>>
三亞有問題但不只是三亞的問題
過度集中的春節黃金周安排,也是造成三亞旅游亂象的客觀原因。三亞本來具備可長達半年的冬季旅游優勢,卻被人為地集中到了短短一周時間里爆發,造成各種旅游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同一家五星級酒店的標準間,春節期間報價4600元,正月初八便跌至3100多元,正月十五之后則跌至1900元。如此跌宕,不僅游客叫苦不迭,酒店經營者也不得不承受著淡、旺巨大反差帶來的經營風險。(1月31日,北青報社評)
人文“短腿”勢必讓三亞收獲苦果
三亞的問題絕非供需定理所能說明,看一眼海鮮就必須埋單,這哪里是隨行就市,分明就是白日剪徑。而讓人憤怒的是,這一類明目張膽的流氓行為在三亞早已存在多年,誰在寬容、默許甚至縱容他們?如果承認政府部門糟糕的表現和商家的短視都是人文環境建設的一部分,當不難發現,人文“短腿”正在讓三亞乃至海南收獲苦果。然而中國的旅游勝地中,又何獨三亞乃至海南為然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