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利益鏈解密:粵蘇浙企列前三 券商格局生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A股市場的慘淡并未消減IPO的熱度,去年有265家企業成功過會,80家被否。而巨大的IPO“蛋糕”背后,則是一條貫穿企業、投行、券商以及律師、審計、會計等事務所的龐大“利益鏈”。
漢鼎咨詢最新數據顯示,券商依然是IPO市場上的最大贏家。券商逐鹿,2011年成績已分高下:平安證券、國信證券分別以34家、31家的承銷數遠遠領先于其他證券承銷商;華泰聯合證券則因承銷10家企業有6家被否,無奈摘下被否率最高的“桂冠”。中小型券商對上市企業承銷市場的“分羹”,也使得2011年券商力量對比悄然生變。以齊魯證券為例,去年成功承銷4單IPO項目,實現收入2.2億元,年終業績排名在券商中大幅提升。
“中小項目上的表現,成為決定當前券商IPO承銷業績排名的最重砝碼。電信、航空、保險、銀行、能源等領域的大型企業,在過去幾年已經逐步完成上市;同時大盤持續低迷,也使得部分大型企業選擇推遲上市。”1月31日,山東華融創業投資股份公司投資總監齊恩輝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近來IPO市場的表現,也印證了上述說法:今年1月新上會的15家企業,主角仍是中小企業。
粵蘇浙位列前三
剛剛過去的1月,山東企業IPO過會取得開門紅。在全國12家過會企業中,出現了山東龍泉管道工程公司和煙臺東誠生化公司兩家魯企的身影。
而2011年,山東省新上市企業數量則占國內新上市企業總數的6.79%,排在北京之后、上海之前,位列第5。
統計顯示,2011年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依然是上市企業的主要分布地區。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分別以17.74%、15.47%、13.58%的比例,在新上市公司數量上位列前三甲。
同時,中西部地區也有強勁表現,特別是河南、四川、湖南等省份表現尤為突出,與往年相比有明顯增長上升趨勢。但是,中西部地區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上市表現偏弱。
導報記者注意到,2011年青島亨達、山東舒朗等5家山東企業未能過會。“企業改制過程中遺留的問題是山東企業IPO被否的主要原因,還有部分企業存在嚴重的環保問題。”漢鼎咨詢表示。
回顧2011年IPO市場,還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數據。
在過會企業行業分布統計分析中,機械設備、化工、電力設備、電子元器件分別以13.25%、12.05%、9.04%、9.04%的市場占有率領先于其他行業。建筑材料、汽車、醫藥生物、輕工制造等行業合計占有25.31%的市場占有率。
律師、會計師事務所方面,2011年IPO承銷領域依然是大型機構獨領風騷。
其中,國浩、金杜、國楓、中倫4家律師事務所分別以12.9%、6.8%、8%、5.3%的市場占有率位列前列;天健、立信、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分別以33家、25家、16家IPO企業過會的成績,位列會計師事務所的前三位。
12下一頁
券商格局生變
豐厚的收益,使得券商從未放松過對IPO業務的爭奪。
今年1月,在12家成功過會的企業中,僅中信建投成功保薦兩家企業,其余10家公司分別被10家不同的券商分食。
2011年IPO承銷市場上最大的贏家是平安證券。平安證券不僅以34家企業位居承銷數量首位,在承銷收益(含保薦費)排行榜上,也以16.7億元高居榜首,收益占國內券商承銷收益總額的12.84%。
統計數據顯示,在2011年中國IPO承銷收益中,大型綜合類券商優勢明顯:國信證券、招商證券(600999)分別以9.62%、5.55%的收益比例緊隨平安證券。但中信證券(600030)、中金等往年表現強勢的老牌券商,卻在年度IPO承銷收益排名中雙雙跌下“神壇”。
對于平安證券的強勢表現,漢鼎咨詢歸因為“平安證券近兩年來在中小板和創業板IPO上發力”。實際上,正是由于中小企業逐漸成為IPO的主流,已令券商投行承銷格局發生變化。
去年,大型項目尤其是超大型項目屈指可數,這令倚重此類項目的券商再無“救命稻草”可抓,而平安證券與國信證券等這以中小項目見長的券商風光無限。
齊魯證券、民生證券等中等券商,也憑借其在中小企業項目上的優異表現,在諸多券商異軍突起。2010年僅成功保薦1家企業的齊魯證券,2011成功保薦4家企業,承銷收入達到2.17億元。
“成長的煩惱”
值得注意的是,疾速擴張的IPO市場,也暴露出了許多“成長的煩惱”。
券商方面,如平安證券的勝景山河(002525)事件、保代集體跳槽、京客隆上市被否,以及瑞銀證券的“薦而不保”、海通證券(600837)的烏龍招股書等事件,令IPO承銷機構的誠信與能力受到考問。
對于2011年IPO企業被否原因,漢鼎咨詢分析稱,大多數被否企業是因為核心競爭能力不足、經營收入不穩定,或沒有可持續的發展優勢產業支撐、受外界的金融經濟政策以及行業政策調控影響較大。
同時,漢鼎咨詢強調,被否的企業中,個別IPO企業申報材料前的八九個月才確定券商進場開始輔導,忽視了企業前兩三年的內部規范化管理及治理結構的完善,致使券商短時間內也沒有辦法對企業部分瑕疵判斷清楚并得到有效的解決,就直接申報材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