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空比率攀升至高位 或許正是入貨好時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8 14:50
專欄作家呂梓毅撰文指出,讀者若曾參閱「360市況概覽」一欄,在「沽空/淡倉」的方格內,可發現每天都有報上上個交易日的沽空活動,尤其整體大市沽空占總成交比率情況。若從歷史數據來看,究竟沽空數字會否對後市走勢有啟示作用呢?是否沽空比率愈高,後市表現愈偏淡呢?今期筆者運用逾15年來的沽空數據,與讀者探討這課題。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港股整體大市沽空比率,是指目前800多只可作沽空的個股中,合計總沽空金額占整體大市成交的比重。
例如本周二(9月6日)大市沽空比率約10%,代表全日756億元成交金額中,約有76億元屬於沽空活動衍生的成交額。理輪上,正如一般投資者所認知,沽空比率愈高,代表沽空活動愈活躍,某程度上顯示投資者對後市看法偏淡。
然而,歷年數據又是否支持這說法?自2000年至今逾4000個交易日里,沽空比率達8%或以上曾出現過1300多次;而恆生指數隨後20個交易日(即約1個月)的表現,卻不一定十分差。從兩者的集散圖(Scatterplot)可見,上升與下跌的分布其實大致相若。
沽空率高後市反升
事實上,在大市沽空比率達8%或以上相對偏高的位置時,恆指隨後20個交易日錄得上升比例依然較下跌為高,達53.3%。在這1300多個交易日的平均表現,竟錄得約0.2%溫和的升幅,反映沽空比率升至較高水平,不一定代表恆指必跌。
此外,我們若再進一步拆解當中的關系,還可發現一個頗有趣的現象。
首先,從1300多個沽空比率達8%或以上的交易日中,把沽空比率劃分為10個不同組別,並且統計這10個組別內,恆生指數在相對20天前和20天後的升跌比例。
沽空比率愈高,恆指相對20天前多錄得愈高的下跌比例。例如,沽空比率介乎12%-13%之間,恆指相對20天前的下跌比例便達74%;反之,在沽空比率愈高的界別中,恆指相對20天後的上升比例卻往往愈高。
換言之,沽空比率逾高,恆指相對之前20個交易日多數錄得跌幅;反之,相對之後的20個交易日卻多數錄得升幅。
至於每個界別平均表現方面,沽空比率愈高,恆指相對20天前和20天後,全都分別錄得平均跌幅和升幅。其中,沽空所屬界別愈高,恆指在20個交易日後傾向錄得愈高的升幅。
換個角度看,沽空比率攀升至高位時,尤其比率達12%或以上,往往意味市況之前(相對20個交易日前)已累積一定跌幅,投資策略很多時是買入(而非沽出)的贏面反而較高!
為何會出現此現象?這或顯示投資者(散戶?)往往在市況發展出現跌勢才加入沽空行列。而每當整體大市沽空比率攀升至甚高水平,便也是大戶挾淡倉之時,造成市況發展不跌反升的現象。從陰謀論角度看,沽空比率愈高,挾倉的誘因便愈大,市況回升/反彈幅度往往便愈高。
制造大戶挾倉誘因
最後,早前港股沽空活動出現一些比較吊詭的情況值得補充。
港股整體沽空比率於上月22日曾高見15.9%,占整體成交額近一成六,創逾兩個月以來高位。隨後港股回升(與前述的現象吻合),甚至屢創新高,沽空比率亦由高位輾轉回落至近日約10%水平。
當然,沽空比率不時隨港股升跌時起時落,沒有什麼微言大義。不過,早前沽空比率回升,吊詭及罕見的情況就是沽空比率上升至(或維持)偏高水平的同時,恆生指數相對20天前仍錄得不俗的升幅,即與前述的慣常表現不吻合。
這情況有幾罕見?自2000年至今逾16年,合共4100多個交易日里,沽空比率達12%或以上而恆生指數在這之前過去20個交易日(即約一個月)錄得3%或以上升幅的情況,只曾出現過36次!而且大部分都是近幾年尤其今年才出現的現象。自2012年至今,按年出現的次數,分別為1、3、2、1和29次(注:2016年數據截至8月下旬)。
那麼,為何會出現此現象?此情況代表了市況雖然持續造好,惟投資者(大戶?因為一般散戶甚少在市況向上時造淡)繼續積極造淡。當然,背後的含意,除可能代表大戶看淡後市,亦可以是對沖持貨而已。
據歷年數據顯示,出現如此罕見的情況,是否意味恆指隨後20個交易日將上升呢?沽空比率達12%或以上。
情況跟前述的現象相若,即隨後20個交易日恆指錄得升幅的情況依然較高(升跌比例為72︰28,平均表現為上升1.5%)。由此可見,縱使大戶造淡,被挾的情況同樣十分常見。
總括而言,從歷年沽空數據來看,沽空活動活躍起來,很多時是因為早前(20個交易日)市況/恆指表現差,吸引投資者造淡所致;惟姑勿論出現高沽空比率前恆指錄得升幅或跌幅,恆指在之後的一個月較常見地會錄得升幅,尤其出現在沽空比率愈高的情況。
由此看來,沽空比率攀升至高位,或許正是入貨時機?!(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