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熱蔓延歐洲 8人感染 美擬加快研發疫苗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8 12:17
尼加拉瓜衛生部門派員滅蚊,以防止寨卡熱傳播。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由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熱(Zika Virus)肆虐拉丁美洲多國,並正蔓延至歐洲,丹麥證實1名年輕男子到中南美洲旅遊返國後確診,並無大礙;瑞士2名分別到過哥倫比亞及海地的國民,回國後確診感染寨卡病毒,但無需留醫。葡萄牙則有5名曾到巴西的國民中招。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巴西里約熱內盧將於今夏舉行奧運,鑑於巴西的寨卡熱疫情嚴重,澳洲奧委會昨(27)日發聲明,提醒懷孕運動員須再三考慮是否參加今屆奧運。奧運代表團團長基勒表示,重視所有隊員的健康,尤其在懷孕年齡的女運動員,隨團醫生正密切留意巴西的疫情。
美國同樣面對疫情威脅,總統歐巴馬26日與各衛生部門開會,敦促衛生部門加快研發對抗寨卡病毒的疫苗及藥物,並向國民公佈疫情發展及預防方法。國家衞生研究所表示,研發疫苗或需時數年,不過,與寨卡病毒同屬黃病毒科的登革熱及西尼羅病毒等,現已有相應疫苗,相信有助研究員作參考;當局又計劃資助巴西科學家,加快與病毒相關的研究工作。
寨卡熱疫情已蔓延到至少25國,世界衛生組織(WHO)25日首次發出警告,指疫情可能蔓延至全美洲。寨卡熱傳染途徑不只透過蚊子虰咬,專家警告,它還會透過性交傳染,目前已發現2個案例。
寨卡熱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蚊媒病毒病,包括輕微發熱、紅疹(多數爲斑丘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無力以及非化膿性結膜炎,這些症狀在受到蚊子叮咬後3至12天出現。1/4的病人可能不會出現症狀,但受到感染的人員中通常出現的輕微疾病症狀可能會持續2至7天。其臨床表現往往與同爲蚊媒傳播疾病的登革熱類似。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寨卡病毒,也無藥物可治療。
自2014年以來,已經發現寨卡病毒在美洲存在本土流行。2014年2月,智利公共衛生當局確認在復活節島發現了寨卡病毒感染首位本土傳播病例,病例報告一直持續到2014年6月。最近在世界上不同地區出現寨卡病毒熱的疫情表明,蟲媒病毒能夠通過伊蚊所在的領土傳播。
而至2015年下半年起,寨卡病毒疫情於中南美洲快速擴散,截至目前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至少25國出現本土疫情。除上述地區外,非洲維德角也曾出現本土病例,歐洲及美加地區則零星出現中南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移入病例。
亞洲地區曾檢出寨卡病毒國家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印尼,2013年至2015年並有自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及印尼輸出病例至他國的紀錄。此外,巴西部分病例出現小頭畸形、法屬玻里尼西亞部分病例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夏威夷境外移入的孕婦所產下的小頭症新生兒檢出感染寨卡病毒。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