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明專欄】振興經濟 應以結構改革為目標
蔡宏明 2016-08-22 08:50
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7 月出口數據在連 17 個月負成長後首度轉為正成長,政府編列預算比去年成長,如果預算確實落實,保 1 還是有機會存在。在此之前,則傳出行政院正在研擬經濟振興投資方案,將動員各部會主管國營事業及公股事業總動員,初估提報明年度新增投資計畫近新台幣 3,000 億元,以經濟部主管事業提出的金額最多,至少上千億元。
此發展顯示政府對於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住 1% 的期待,除了全球產能過剩消解之外,也希望藉由政府帶頭,加快國營事業的新增投資和公共投資,來支援經濟的成長動能。
然而,IMF 於 7 月 19 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認為,英國退出歐盟帶來不確定性,而下調對未來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估,預計 2016 年和 2017 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分別成長 3.1% 和 3.4%,同時強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加。而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也指出,若全球經濟復甦力道持續疲弱,將陷入長期停滯的「新平庸」狀態,「未來 3~4 年間恐續呈 L 型復甦,台灣因對外貿易依存度高,經濟成長恐亦難明顯提升。」這些判斷都提醒政府,面對全球景氣成長步調滯緩的風險,政府除了短期的提振國內景氣的措施之外,更需要參考 IMF 有關「實施結構性改革以重振中長期的成長」的建議,藉由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政策,以奠定新經濟成長模式的基礎。
就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而言,政府應以建構「安全生活環境」為目標,例如對於地震的威脅,應該全面推動「老舊建築安全健檢」,並針對各種安全疑慮之態樣,提供強化補救之措施建議,並立法要求有安全疑慮之老舊建築之所有者進行整修,或是鼓勵老舊建築之所有者,進行強化補救,以進而帶動相關產業之需求。
同時,興建社會住宅、推動公辦都更、制訂長效型的社區美化政策,提供符合需求的公共空間(如傳統市場全面改造、社區運動與休閒中心的設置)等,甚至於針對夏季可能產生的豪雨和土石流與都市淹水問題,應加速防洪排水、公路修護和城市下水道等基礎建設投資,都是兼顧民眾生活品質提高與擴大內需的可行策略。
在結構改革政策方面,方案「將加速法規鬆綁,並盤點有環評等障礙的民間投資案,全力協助排除」確實是帶動民間投資的必要作為,但是為了促進經濟結構性改革,以開創新經濟成長模式,政府對於國營事業的新增投資應該有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策略性發展規劃,而不是只考慮可以擠出多少投資金額。
例如,中油預計明年啟動的「南部填海造地石化油品儲運中心八年計畫」攸關高雄地區石化產業轉型,也攸關大高雄地區的發展,自然必須先確立石化產業高值化,或轉型為循環資源經濟的發展方案,以及都市發產的中長期規劃方向之後,才能讓中油投資案發揮引領產業與區域經濟轉型的效果,也朝向讓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兼顧的新方向。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