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業復興計劃並未實現政策初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9 08:40
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預測與政策模擬實驗室在最新報告中認為,奧巴馬政府上台後提出的制造業復興計劃,綜合來看並沒有實現增加就業、緩解貿易失衡的政策初衷。數據顯示,2009-2015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值為12.2%,顯示金融危機後制造業相對於整體經濟並沒有更強勁俄表現,只是讓20實際80年代以來制造業比重萎縮的的態勢略微有所緩解。
從資本投入的角度看,金融海嘯至今美國制造業的有形物理資產(設備和建築)增長相對緩慢,而知識產權等無形投資投資占全社會的比重則從2007年的43.5%上升至2014年的46.4%。作為民眾最為關注的就業指標,2002-2008年制造業占整體就業的10.6%,2009-2015年則為8.8%。而且制造業工人中,中學以下學歷工人數量同期下降了43.7%,顯示低端就業崗位繼續流失。一些重點行業中,2002-2016年計算機與電子設備行業的就業累計下降34.4%。
盡管美國的信息技術領先全球,但是在生產自動化趨勢和全球比較優勢力量的作用下,大硬件制造業就崗位流失或者轉移到其他國,美國牢牢抓住核心高端環節,仍能保持較高的行業利潤。金融危機後美國汽車業復興較好,但主要取決於美國家庭消費波動,如果美國經濟出現減速,該行業會首先受到沖擊。
此外,防止、印刷、紙制等勞動密集型的夕陽繼續衰落,頁岩氣革命只讓整體制造業產出增長2%-3%,但對能源密集型產業有顯著促進效果。社科院的報告認為,整體看美國勞動力成本依然高於新興市場國家,職業培訓體系與競爭對手相比仍有差距,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老化也影響物流效率;而近期全球經濟放緩也讓制造業首先受到波及,這都是制約美國制造業發展的不利因素。美國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相對比較優勢並沒有變化,它將繼續利用其科技和人才占據制造業全球產鏈中的高增加值環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