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周期」對美股後市發展有何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0 14:20
專欄作家伊馬仕撰文指出,還有不足3個月,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將正式舉行。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與美國廣播公司(ABC)在8月1日到4日所做的民調結果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支持率,領先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8個百分點。姑勿論最終誰勝誰負,今期我們試從「美國總統周期」現象,以及兩黨在過去不同年份執政時的表現,探討其對美股後市發展有何啟示。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何謂總統周期現象。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一度,由總統當選起計,翌年1月1日至12月底為總統周期第一年。
以奧巴馬2012年連任為例,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便界定為總統周期第一年;2014年1月1日至12月底是周期第二年;今年年初至2016年12月底是周期最後一年;明年1月1日至12月底便是總統周期第一年;余此類推。
周期首兩年 經濟表現差
根據傳統或慣例,美國經濟和股市在不同總統周期中,傾向有不同表現特性。具體而言,總統周期首兩年,經濟表現相對較差,第二年尤甚;自1948年至今的總統周期第二年,失業率和經濟增長平均水平分別為6%和2.7%。反之,踏入總統周期第四年(即大選年),兩者的表現明顯較佳,經濟平均增幅達3.8%,失業率平均只有5.6%而已,表現是總統周期中最佳。
至於股市,在總統周期第三年及第四年,美股走勢較突出。以標普500指數為例,雖然在周期第四年的平均表現遠不及第三年出色,但上升比例達七成以上,明顯較周期第一及第二年高;周期第二年「傳統」上為美股平均表現較差的年份,不過上升比例則高於第一年。
為何會出現這個周期現象呢?一般相信,這或與「有形之手」操作有關。因為到了總統周期第三及第四年,現任總統或執政黨為求連任或繼續執政,均會積極部署力求歌舞升平,故此股市及經濟在周期第三年及第四年表現通常較理想;反之,總統當選後,由於不急於爭取表現,甚至不介意讓經濟先行回調(可把責任推給前朝政府),從而突顯隨後周期第三及第四年的「政績」,故此在周期第一及第二年股市和經濟表現,多數較為不濟。
民主黨執政 升市比率高
除了總統大選周期對股市有所啟示外,美國不同黨派執政對股市的表現又有何影響?哪一個板塊在民主黨、共和黨執政期間的表現較佳?筆者統計了由1927年至今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於兩個不同黨派執政時期的表現。
自1927年(當時在任總統為共和黨的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至今(共89年),由共和黨人執政年期為42年,當中標普指數錄得年度升幅的次數為27次,即股市出現上升的比率約64.3%;期內美股平均表現只有約4.9%。事有湊巧,美國1929年至1933年經歷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及2007年至08年爆發金融海嘯, 上述兩大危機發生時,均由共和黨人執政。
民主黨方面,在是次檢測范圍的89年之中,有47年是由該黨執政,當中標指錄得升幅的次數有32次,上升比率高達68.1%;期內美股的平均表現,亦較共和黨執政期間高出4.8個百分點,高達9.7%。
「股神」巴菲特過去一直支持民主黨眾所周知,早前亦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站台。由此看來,若未來一屆美國總統大選是由民主黨希拉里當選的話,美股表現似可看高一線。
共和黨掌權 未惠能源股
至於板塊表現,華爾街過去不少分析都認為,共和黨執政有利能源股、軍工股及醫療設備股, 惟以板塊指數的歷史數據來看,此論點卻不明顯。從標普500各項分類指數(數據自1989年起)的歷史表現可見,能源類指數雖然在共和黨人出任總統期間表現確實最為突出,在由共和黨人執政的11年間,該指數按年平均表現約為6.5%,但錄得升幅的次數僅6次,即指數錄得升幅的比率只有約55%。
反之,在由民主黨人出任總統期間,能源類指數有約75%上升比率及9%按年平均表現,可見沒有明確證據證明美國總統所屬政黨對能源板塊有顯著而長期影響。
總括來說,從總統周期現象來看,在周期第三年及第四年表現多數較佳。展望明年計起兩年內,美股進入總統周期第一及第二年,表現有機會較差;加上從歷史數據來看,由共和黨人在任總統期間,股市表現亦較差。
因此,若今年大選由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勝出, 可能會成為美股的「黑天鵝事件」,更可能令美股來年出現強烈震盪。(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