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銀行理財產品新規征求意見稿具有正面信用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9 17:00
和訊銀行消息 近日,穆迪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作為加強影子銀行產品監管的措施之一,銀監會下發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和相關服務實施更為嚴格監管的征求意見稿。若新規落實,將對中資銀行有正面的信用影響,因為新規將解決此類產品快速增長所帶來的主要風險。
在產品層面,上述風險包括投資於高風險資產類別的理財產品的過度銷售,具體的高風險投資標的包括權益類資產、非標准化債權資產和衍生工具。銀行自身投資於其他銀行打包的理財產品時可能面臨損失風險,並可能因為銷售理財產品產生或有負債而面臨損失。或有負債來源於出售此類產品的聲譽風險,或是為了補償過度或誤導銷售所產生的相關損失。更廣泛而言,理財產品的風險包括,這些產品將成為銀行流動性的負擔,並掩蓋某些監管不足的融資活動。
理財產品以往主要通過銀行零售渠道出售給個人投資者,其收益率高於銀行存款。理財產品對接資產包括債券、同業存放、銀行貸款和信托貸款等信用工具,理財產品與對接資產有着同樣的信用風險,而銀行表外理財產品並無擔保。此外,主要通過資管或機構投資者定向計劃,券商也會發行理財產品,而相關產品主要由銀行信貸資產構成。2015年,由銀行發行或分銷的理財產品余額達人民幣23.5萬億元,相當於人民幣存款規模的19.1%,而2014年該比例為13.2%。中型 (股份制) 和小型 (城市) 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發行方面更為活躍。
政府必須警惕對理財產品的限制措施不會觸發違約。部分理財產品為高風險行業和公司提供資金,如果嚴格的監管法規導致這些公司不能通過理財產品獲得融資,違約事件可能會增加。中國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底人民幣23.5萬億元的理財產品余額中,有人民幣 3.72 萬億元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有關,此類產品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規避監管機構對貸款額度的限制,或者為某些高風險行業和企業提供融資。此類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理財產品渠道之外的融資,因此一些企業將面臨融資困境,而另一些企業則可能會使用包括信托在內的成本更高的其他融資渠道。
此外,理財產品被其他銀行購買的比例不斷增長,成為中國銀行體系傳導沖擊的一個新渠道。鑒於許多現存的、並不投資低風險資產的產品存在展期風險,新規將對銀行流動性管理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此類沖擊發生傳導的可能性將增加。許多理財產品期限相對較短,與其所投資的資產的現金流狀況並不匹配。新發行理財產品中,期限為1-6個月的產品的占比近年來一直穩定在80%左右。如果理財產品監管收緊後,因為符合條件購買的投資者減少導致產品未能實現再融資,而由發起銀行對此類產品進行再融資,以便在到期日支付給原先的投資者以規避聲譽風險,銀行將面臨流動性挑戰,這將增加銀行體系爆發危機的可能性。
除上述變化之外,由於新規將令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增長放緩,手續費收入承壓,並且理財產品總體結構將向低利潤產品傾斜,因此銀行利潤將減少。中小規模銀行受新規沖擊最大,因為此類銀行在理財產品發行方面最為活躍,並且理財產品業務已成為某些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不過與降低理財產品為銀行帶來的或有負債風險這一正面效應相比,上述負面影響較小。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