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央行並不真正自主 長期利率遙控器掌握在列強手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9 14:00
(圖:AFP)
新興市場的中央銀行在聯儲會面前束手就縛,它們的利率早就已經被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的貨幣政策綁架。
國際清算銀行 (BIS) 最近的一份論文言簡意賅地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現實。這份研究揭開了一個謎團:由於金融全球化,一系列新興市場的國內貨幣政策變得越來越缺乏效力。
「小國的央行對於他們本幣長期利率的影響力非常有限,」BIS 經濟學家 Peter Hördahl、Jhuvesh Sobrun 和 Philip Turner 在上周發表的論文中稱。「相比於聯儲會,這些小國央行對各自政策利率變化的直接影響力較小。」
這些經濟學家設計了一個模型,用於預測全球長期實際利率,而這些利率主要受美國影響。經濟學家們發現,新興市場與美國殖利率之間相關性越來越大。他們進而強調,新興市場在調整長期利率以影響貨幣條件方面面臨重大挑戰。
「無論在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他們與美國長期殖利率的短期相關性在過去 10 年已經顯著升高,」經濟學家們在論文中寫道。從 2005 年至今,美國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每升高 100 個基點,其他國家債市殖利率平均而言會升高 70-80 個基點————調整短期利率的效果大打折扣。
這篇論文建立模型,研究了 6 個已開發國家和 12 個新興市場國家的長期利率變化。這 12 個新興市場國家包括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印尼、南韓、馬來西亞、墨西哥、菲律賓、波蘭、南非、泰國和土耳其。該模型比對了美國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當地政策利率、影子聯儲會聯邦基金利率、三個月期當地貨幣市場殖利率。
BIS 計算得出,美國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每升高 100 個基點,發達經濟體殖利率會升高79個基點,新興市場經濟體殖利率會升高 69 個基點。論文稱,後一個相關性令人「瞠目結舌」,因為新興市場本土債市對外開放只是不久前的事。
或許違反直覺的是,在BIS的比較中發現,聯邦基金利率每升高 100 個基點,往往僅直接導致其他國家的長期利率升高 6-7 個基點。換句話說,美國短期利率對新興市場殖利率的影響相對溫和;經濟學家們猜測,當聯儲會意外加息時,二者之間的敏感度可能會升高。
總而言之,儘管新興市場之間在宏觀經濟和金融領域存在巨大差異,但它們的長期殖利率以及殖利率曲線的形態,與已開發市場利率亦步亦趨。簡言之,雖然新興市場央行可以作用於他們自己的短期利率,但長期利率則被世界列強左右。
延伸閱讀: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