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慶:應遠離保險券商銀行板塊的股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6 09:30
上周,因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理財產品直接進行權益類投資而引發的市場下跌,經歷四個交易日的快速下跌後,在本周二開始企穩反彈,市場再次進入震盪整理期。面對市場的縮量震盪,普通投資者總體比較困惑,即使偶爾參與反彈,也是日趨謹慎。
市場尚未完全企穩
上周提到,這輪下跌中小創類股票下跌比較充分,客觀上存在技術性反彈需要,但大中型股票並不具備這個條件,相反,他們存在繼續補跌的需要。正是由於大盤股沒有跌夠,指數目前尚未完全企穩,還有繼續下行的壓力。在指數沒有企穩就提前發動反彈,其力度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本周的反彈板塊盡管全面開花,但是沒有一個板塊的行情具有持續性,熱點轉換過快,市場失去節律感,多數人感到難以從容操作。也許市場跌到2800點附近,才有可能出現比較像樣的,有點持續性的反彈。
保險和銀行板塊的下行風險最大
上周股市下跌初期,不少人認為這是一輪大小盤股風格轉換的開始,資金會流向大盤低估值股票。把大盤股等價於低估值,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比較典型的券商股和保險股,都是大盤股,但他們的業績嚴重依賴於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其業績並沒有獨立性,市場下行周期業績往往下跌80-90%,怎麼能說他們是低估值的品種呢?
保險股在上周三逆大勢上漲,僅僅做了一天「偽價值股」板塊,此後就展開補跌行情,連拉七根陰線,成為市場的最大殺跌板塊。市場本周的反彈也被保險板塊的下跌所湮滅。所以,保險和券商是市場上風險最大的板塊,將是未來市場指數殺跌的第一動力。
第三個偽價值股板塊就是銀行,它的業績好壞取決於「三去」執行的力度,與公司本身的經營能力沒有太大關系。什麼時候銀行板塊補跌完成了,市場才算大體企穩。如果銀行股還在那里冒充價值股,說明市場還沒有跌透,投資者在做反彈的時候,必須心存一分謹慎。
國企改革題材成不了氣候
本周,市場游資一度把國企改革概念再度翻炒,火力集中在上海本地股上。但是,這個題材過於陳舊,以至於根本得不到市場響應。國企改革這是提了三十多年的概念,早已成為家常便飯,而且市場和國民對國企改革並沒有明確的一致性訴求,對於改革目標的理解相差甚遠,甚至高層對此的提法都存在很多模糊之處,在與各級國資委交流的時候,他們都一頭霧水,幾個土財主渲染一些概念,就能把事情說清楚嗎?純粹是吃飽飯撐的!所以,冷靜一點的投資者還是不要染指這類題材。國企改革是一種日常生活,就跟你每天都要吃飯、穿衣一樣,平靜對待,不必煽情。
保增長的提法可能要變
從2012年以後,保增長和穩增長的類似提法不絕於耳,逐漸成為一副「安慰劑」,股市炒作也經常以此為根據進行資金配比。現在習慣的思維定式是:政府對每年經濟增長有一個底線,逼近底線必然啟動刺激政策,放貨幣,加槓杆。然而,這個規律可能被打破。經歷四年多的刺激,政策效果越來越弱,經濟結構越刺激越差,金融風險不斷累積,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中央本來提出三去一補一降的供給側改革,力圖出清過剩產能,但是每年為了保短期增長目標而采用刺激政策,反倒使戰略性目標卻越來越遠,甚至背道而馳。怎麼辦呢?只好降低預期,放寬經濟增速的容忍度,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也會遠遠低於市場預期。其結果呢?貨幣增速和信貸增速會出現明顯回調。在這個背景下,市場反彈只能是區間震盪。
低倉位高拋低吸
對於目前的市場,我們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向下看,市場短期看不到大幅下行的動力,但是更沒有明顯向上的希望,最可能的就是縮量震盪,操作的機會有兩種:對大盤而言是波段性的,擇機高拋低吸;對板塊而言,局部成長板塊的優質股票可以一路持有,多數股票不具備那個特質。
所以,目前這個時期,對多數投資者而言,倉位控制在20-40%之間比較合適,個別高手可以重倉。對於板塊來說,最應當遠離的是保險、券商、銀行、有色金屬,少碰大型國企股。對於高科技高增長的行業,要區分出真正的潛力股和題材概念股,如果沒有能力分辨,暫時空倉也罷。(本文作者文國慶系資深投資專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