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提醒IMF:莫輕忽匯市亂象!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6-07-27 07:12
壹、前言
等英鎊要辦兌換歐元「告別式」時,全球外匯可能會「亂成一團」。當各國貨幣匯率自掃門前雪時、就是金融舊制度崩潰與新制重組開始。回顧全球金融貨幣匯率制度變遷歷史,可預見未來全球金融最大危機。不是德意志銀行市價淨值比低落,也不是義大利三大銀行總市值遠低於呆帳金額;也非中國大陸外債餘額達近1兆美元、或所有債務達GDP的280%以上、也非大陸企業與地方債務未償還風險;而是全球外匯市場,在毫無統合計畫下、亂發行貨幣所造成匯率危機。在「金本位」時,國與國之間只存在貿易往來結算,國際之間只有收支經常帳,而國與國收支帳順逆差結算,就以黃金輸出入點為結算上下限,黃金輸入與輸出點、成為貿易收支赤字與盈餘國家調整機制,就是「哈姆法則」(D. Hume Rule)。在資本與金融帳尚未成為國際收支兩大支柱前,有學者認為「國際收支」本身就可調節匯率,收支有盈餘的國家會進行對外投資,因此資金流出、匯率貶值;而收支赤字國家,可進行資本管制而使匯率升值。「金本位」在第一次大戰前後瓦解,因為各國為準備戰爭、大量發行通貨,最後造成通貨膨脹;大肆印鈔通常是貨幣匯率制度崩解導火線。
貳、國際收支尚未失衡、但匯率競貶已失控!
一戰到二戰期間「金匯兌本位」盛行,各國以黃金與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當成該國央行貨幣發行準備。大英國協的國家用黃金與英鎊,美國附近與數個美殖民地就用黃金與美元,法國在中東與非洲殖民地就用黃金與法郎。1944年聯合國貨幣會議後,確立黃金與美元匯兌本位制度,IMF成為全球貨幣匯率聯合國。此後在以兌換美元為主的固定匯率下,若該國國際收支有「基本失衡」,則可透過IMF協商機制,擴大匯率波動區間;以貶值方式解除該國國際收支困窘。IMF有權干預全球匯率,透過規模較小的一對一,或是多國聯合會議進行多邊協商。如1985年紐約廣場會議,1987年法國羅浮宮會議,乃至於2003年巴黎會議,多是為處理全球嚴重貿易順逆差,協調各主要工業國家的匯率升貶。換言之,未來一旦IMF又出面協調這些問題;那已經表示全球貿易、國際經常帳收支不平衡程度、已經迫在眉睫、代誌大條了。
全球外匯市場曾經關閉過?更早些時間1971年8月15日,因美元與黃金不可兌換發生,日圓、英鎊、馬克等成為全球外匯市場投機貨幣,各國為避免匯率大幅波動風險,曾進行大規模資本管制。1985年後日圓兌換美元,由250兌1美元升值到160兌1美元,由於短期升值速度太快,1987年巴黎羅浮宮會議時就喊卡。經濟情勢演變是漸進式的,速度太慢會有煎熬感、太快又會措手不及;依2013年簡單計量經濟學驗證,在日圓QE、QQE、負利率、乃至於直升機撒錢下,日圓從2012年第三季79兌換1美元,將會貶值到120兌換1美元;再由此續貶到150兌換1美元。當時估計前者發生時間在2015至2016年,後者發生時間應在2018到2020年。自2003年IMF對人民幣匯率干預,主要目的在調整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長期貿易失衡。但自2014年2月至今,人民幣兌換美元創下6.04兌換1美元後,美國貿易逆差、國際收支仍依然故我。1971年代美元貶值是因為二戰復興歐洲「馬歇爾計畫」,及在亞洲與東歐圍堵共產主義擴張;最後是美國介入越戰與韓戰,多是冷戰、與戰爭費用支出所致。但2008年後美元及主要貨幣波動,是因為新創新貨幣歐元興衰起落,及經濟泡沫、與泡沫化後無解的債務危機,及救市所運作大規模權衡寬鬆貨幣政策所致。
但歐元匯價弱化不會逼使IMF再度出面協調,因為歷經泡沫化、主權債務危機後,透過匯率升貶值去調整國際收支是政策必然,也是IMF的處理原則下可允許。問題會出在美元與人民幣之間互動,該升值而卻貶值的人民幣,才是啟動匯率協商主要誘因。人民銀行為避免經濟硬著陸(Hard Landing),已朝向降息或是降準等寬鬆政策;這些政策嚴格而言,是一種貨幣匯率升值沖銷;人民銀行賣出美債以換取不貶值,對應措施也持續不斷。因此有兩種狀況發生,會使全球經濟失控,IMF基於憲章規定必需出面干預。IMF必需應對全球國際收支失衡,一為人民幣突然貶值、資本與金融帳出問題、資金外逃。二為該升息的美國聯準會,卻不再升息了、反手進行寬鬆。這兩種局面演變會促使IMF出面進行匯率協商。權衡寬鬆貨幣政策的確是為解決該國金融與經濟通貨緊縮問題,但全球各國匯率多與貨幣政策有關;當貨幣供給量增加、貨幣市場利率下跌後,匯率也趨於貶值;所有匯率波動多有貨幣政策影子。而短、中、長期匯率決定於貨幣供給、購買力與物價水準三因素,這是所有外匯理論所公認。
叁、中國經濟硬、或速著陸也會使全球外匯失控!
還有另外一個意外因素是,目前在英國脫歐,英鎊匯率可能不僅不會遵從ERM II規定,可能還會被IMF踢出SDR組合貨幣外。不過以英國對全球貨幣匯率制度之老謀深算,老一輩英國人可能已經也算準,在Fed與ECB及日本央行、多對貨幣政策 QE惡搞後,全球貨幣制度必然由原來黃金與美元等、SDR多元匯兌本位再度重組;黃金、美元、SDR再來的匯率制度會是什麼碗糕?英國人可能已經不在乎歐元如何演變了,英鎊會隨著英國國際收支與貨幣政策演變,脫離了ERM II的羈絆、展現它對英國經濟正面效果時,其它歐元區國家是否會群起效尤?結果造成歐元貨幣的漸進瓦解?見到全球最繁榮景氣已經過去,英國人認為全球金融盛世也已過去,是否可再成為全球最大金融中心、英鎊是否可留在SDR組成貨幣,成為全球第五大準備貨幣,這已經是昨日黃花、昨夜狂歡已散的派對。我們認為,就在這三種情勢發展下,IMF將必需也必然要出面進行匯率協商;歐元弱勢、美元又再寬鬆、人民幣又大貶,難不成不會是基本國際收支失衡?中國應不會突然失衡、但歐元區國際收支顯然就很有爭議;德國可能認為,這種匯率對它與所有歐元國家可對失衡進行調整。但希臘與西班牙,這些還與主權債務危機搏鬥國家多不可能這樣想,除非是如西班牙國際收支等與德國是合併入帳,而且所產生的社會福利也是一致的。否則在英國示範下,可能會演出1970年代前後法國在浮動匯率制度實施前,所啟動的「雙元匯率制度」(Dual Exchange Rate System),即經常帳計算用浮動匯率、資本與金融帳用固定匯率,或是前後互換使用。自美元兌換黃金價值大幅滑落,全球貨幣匯率制度由原本,1944年已協商妥當的固定匯率,轉變為浮動匯率制度;在轉變過程中匯率起伏與油價危機,使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草木皆兵。
目前全球經濟情勢也並非完全樂觀,上週中國統計局公佈,2016年第二季與上半年GDP成長率;一如全球投行預期,上半年中國GDP成長約為6.6%。中國第一季GDP成長率為6.7%;以此可推估中國第二季 GDP成長率約為6.5%;中國經濟成長走低趨勢已無可避免。依據近期7月19日IMF發表今年第五次全球GDP預估,2017年中國GDP成長率為6.2%。IMF看好今年中國穩健成長,但也認為中國經濟下行情勢已不可逆。根據麥肯錫統計,2014年時中國外債餘額達約兆美元,占GDP總額280%以上;包含政府債、銀行與企業債等。在全球三大塊經濟體中,歐元區經濟已欲振乏力,雖然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相對強勁,但卻一再需要拖延升息。中國經濟未來動向,關鍵到或是決定全球經濟發展。IMF所發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1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繼續向下修正,由4 月所預估3. 2%降為3.1%。中國最高領導機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於2016年5月9日透過人民日報喉舌,提出對L型經濟成長模式對話;中共中央認為,未來不能再以財務槓桿推動經濟成長;要堅定不移地進行「供給側改革」。中央政治局認為,這一種L型平底、不會是一或兩年就能夠撐得過去;換言之,如果稍有不慎則會造成多次下降L型,最後才會從L型最低點爬出來。面對L型經濟運行最大風險是,不能出現全球性貨幣或是經濟系統性風險;但全球匯率牽一髮動全身,尤其是英鎊、歐元、美元、人民幣、日圓匯價波動,若到近全面性貶值地步,則表示貨幣匯率制度,將必需由浮動匯率中往回走,這也將會造成金融市場危機。
肆、結論:英脫歐將辦「告別式」時、全球外匯可能「亂成一團」!
維基百科記載,2011年時全球GDP規模約為70兆,1,600億美元,若以3%年成長率計算,則2015年底達76兆6,668億美元;少掉0.1%等於減損0.7666兆美元、規模減損顯著。值得注意的是,IMF認為若英國脫歐「情勢加劇」,則全球GDP成長率將會下降到2.8%;這可能是近年以來全球最低GDP成長率。研究過歐洲匯率制度學者多清楚,IMF點出英國脫歐最大致命傷,就是英國脫歐後英鎊匯率安排還沒搞定。當初歐盟成立前,討論歐洲貨幣匯率機制ERM II時,丹麥、瑞典與英國是三個特殊安排國家。丹麥要求歐洲央行ECB將其貨幣,與歐元之間以2.25%上下浮動;若浮動跨越此一區間,則ECB必需干預;而在歐元區會員國時,英鎊則大多維繫在歐元匯價2.25%以上、比歐元還強勢。若英鎊必需脫離與歐元浮動機制關係,是否必需透過IMF協調機制?至少歐洲央行也得有其主見?IMF必定不容許英鎊任由、隨英國人高興去定價;ECB也可能認為那是英國你家的事,英國人你們自己看著辦。英國脫歐風險在經濟GDP折損事小,怕的是目前全球貨幣戰爭方興未艾,除負利率外、還有印爆鈔票、準備搭直升機硬幹的!全球匯率崩解與重新協議,將會是英國脫歐後最嚴肅議題!這會牽一髮會動全身,會影響全球以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價值!(提醒:本文是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