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警惕中國經濟重蹈1998年覆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05 07:30
本文由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2016年的中國經濟,需要高度警惕重蹈1998年的「覆轍」!安邦咨詢(ANBOUND)研究團隊的跟蹤研究顯示,今年中國經濟和社會面臨的很多問題和風險,都與1998年極為相似。
第一,2016年與1998年最大的相似點,是中國都遭遇歷史性的大洪災。1998年的中國洪災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從7月2日長江出現第一次洪峰至9月25日長江中下游水位全線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持續近90天。全國從南到北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
2016年正在發生的洪災,截至7月3日統計,全國已有26省(區、市)1192縣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2942千公頃,受災人口3282萬人,緊急轉移148萬人,因災死亡186人、失蹤45人,倒塌房屋5.6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506億元。目前,降雨和洪災還在持續。據預報,未來10天還將有2次強降雨過程;今年第1號台風「尼伯特」可能在7月7日至8日先後登陸我國台灣東部和閩浙沿海,將先後給台灣、華東沿海地區及東部海區帶來較大風雨。如果此次台風帶來的降雨與長江流域中下游梅雨形成疊加效應,將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抗洪極為不利。
第二,2016年與1998年,中國經濟都面臨在高速增長周期之後的向下踏空。從1990年至1999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從政治風波後復蘇至鄧小平南巡後的高速增長周期,從1990年的經濟增速3.84%,迅速回升至1991年的9.18%,1992年至1996年,中國經濟增長一直在10%以上,最高的1992年曾達到14.24%。但從1997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在內外原因之下開始放緩,1997年為9.3%,1998年則向下「跳空」至7.83%,1999年更是放緩至7.62%。
從2001年加入WTO開始,中國進入了另一輪「黃金增長期」,從2002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增速10%以上,2011年增速為9.3%。從2012年開始跳空下行至7.65%,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分別為7.67%、7.4%和6.9%。在已經確定的L型經濟趨勢之下,中國經濟在2016年仍將維持較低的「中高速」增長。要指出的是,中國經濟放緩同樣也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之後的經濟危機,再加上全球央行的刺激政策,形成了中國經濟的「滯後反應」。
第三,2016年和1998年,中國都面臨外部金融危機帶來的發展環境惡化。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肆虐亞洲地區,「亞洲奇跡」開始破滅,「亞洲四小龍」紛紛折戟,東南亞多個國家遭到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造成中國經濟外部環境明顯轉壞。2016年,中國則處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遺症」中——金融危機之火在發生8年之後仍在延燒,已經演化為全球性的經濟低迷。所不同的是,中國現在已比1998年時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化之中,外部環境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深刻、更持久。
第四,2016年和1998年,中國經濟都面臨復雜而痛苦的內部結構調整。1998年,中國正面臨國企改革的關鍵點,國企虧損嚴重,債務高企,國企失業問題嚴重。1997年,國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虧損額達831億元,比1987年上升了12倍;盈虧相抵後實現的利潤只有428億元,比1987年下降了42%;煤炭、鋼鐵、石油等傳統行業都面臨大面積虧損,虧損面很大。國企債務高企,「三角債」問題十分嚴重。2016年,國有企業在新的歷史階段也面臨新的困境。國有企業即使擁有不少壟斷特權和政策優勢,也難抵贏利放緩、虧損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在鋼鐵、煤炭、化工等過剩行業,國企結構性調整的壓力極大。國企的債務比過去擴張更甚。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報告稱,中國整體債務已增至大約GDP的280%,其中,國企負債占GDP的115%左右,國企負債占整體債務的約41%。
第五,2016年和1998年,中國都面臨銀行銀行壞賬率上升的局面。1998年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33%,已接近破產邊緣;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在1997年年底的不良貸款,比例為28.66%,到1998年9月驟然上升到31.38%。世界銀行甚至在當年就宣稱,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從技術層面看,實際上早已破產。銀行壞賬率太高是當時中國政府強力推出2萬億「債轉股」、為國企和銀行解困的重要背景。2015年,國內銀行壞賬率雖然遠遠不如1998年時,但不斷上升的趨勢確定無疑。據銀監會統計,2015年末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1.27萬億,比年初增長51%,新增4318億;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上行至1.67%;關注類貸款余額2.88萬億,比年初增長7869億,兩者合計問題貸款占比達5.46%。違約風險不斷暴露,不良和關注類貸款加速上行。有國內機構研究稱,16家上市銀行股報表披露的不良率僅為1.64%,但投資者認為的「真實不良率」高達5.5%。如果撤掉「安全墊」——1.9萬億撥備余額、1.6萬億的PB(指市凈率)估值、1.3萬億稅後凈利潤,銀行不良率最高可達13.89%。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諸多因素顯示,2016年的中國經濟面臨着與1998年類似的內外部環境,處在相似的經濟周期的低谷之中,在相似的大洪災因素的誘發之下,2016年的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這需要決策高層和各級行政部門、政策部門更加打起精神,來應對2016年這個有頗多特殊之處的年份!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