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英國脫歐日本脫亞:捆綁美國霸權抗拒區域整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8 09:50


中國時事評論人鄧清波撰文指出,在世界聚焦「英國脫歐」的同時,「日本脫亞」其實也到了又一個關鍵節點。不妨先從最近中日之間的一些紛爭說起。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最近,日本政府就中國海軍艦船進入釣魚島附近毗連區一事向中方展現出強硬姿態,意在明確表示日本將堅決阻止中國軍艦進入釣魚島周邊12海里,這是「決不能退讓的底線」。


其實,日本官員口里說的是「底線」,心里想的卻是更高目標,就是借中國在南海方向遭遇壓力的時機,在釣魚島領域找點便宜,乃至如日本媒體自身分析,安倍政府是在利用此事煽動「中國威脅論」,從而為修憲找理由。

種種跡象顯示,盡管表面上一再做出尋求與中國和解的姿態,安倍政權實質上將堅持利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一再拉高與中國的對立態勢,借此重新實現日本的軍事化和強國地位。

然而,客觀地說,中日競爭,中國正在取得轉折性的優勢。上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意味着中國結束了近代以來內部割據渙散的局面,可以集中力量保衛和建設自己。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則不僅穩定了東亞局勢,更展現了中國實現獨立、自強的能力和意志。

雖然很多人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騰飛,而中國陷入內部浩劫扼腕不已,但也正是在那個年代,中國研制成功「兩彈一星」,基本杜絕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外敵再次大規模入侵的可能,加上同樣在這個時期建成的完整農田水利體系和工業體系,為中國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實行改革開放奠定基礎。自那以後,中日之間便開始此長彼消。

政治上,中國在經歷過一段時間挫折後,整體上保持了國家大政方針長達三分之一世紀的穩定,相比之下日本曾經出現過七年七相的鬧劇,其政壇運作模式不再具有突出優勢,難以解決國內許多深層矛盾問題。

經濟上,中國人均GDP仍然落後日本很遠,但整體實力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獲得明顯優勢。科技上,最近中國「神威-太湖之光」電腦運算速度奪得全球第一,象征着中國科技部分關鍵領域已經趕超日本。

軍事上,日本的實力非常強大,但中國擁核地位和導彈、飛機、軍艦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確立了強大的防御力量,表明自己也不再是昔日的「病夫」。

日本精英和民眾的明顯焦慮

外交上,中國鞏固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保持友好往來,而日本「入常」仍然是未知數。文化上,中國雖然存在不少薄弱部位,民眾整體文化水平遠遠落後日本,但改革開放、獨立自主、國家富強等精神已經深入國民骨髓,國家凝聚力不會比日本差。資源上,統一的中國無論是資源支撐能力還是國土防御縱深,顯然都不是日本所能比的。

可以預見,只要中國能夠堅持現有的發展道路,中日實力對比勢必還將進一步朝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日本精英和民眾陷入了明顯的焦慮。因為,國家命運生死攸關的選擇已經擺到眼前:

一個選擇是前首相鳩山政權推行的,即日本認清並接受、乃至參與中國復興,回到亞洲、立足亞洲、倚重亞洲,堅持與中國、韓國乃至朝鮮實現和解,構建東亞共同體,未來甚至可以形成類似歐盟那樣的架構,擺脫美國捆綁,從而徹底消除日本與鄰國之間的歷史恩怨,實現東亞地區乃至整個亞洲的真正的和平繁榮。

一個選擇就是現在安倍政權推行的,即堅持使日本繼續「脫亞」而捆綁在美歐同盟上,利用美國重返亞太的機會幫助日本掙脫和平憲法束縛,重新軍事化和實現「入常」,以尋求建立所謂「正常國家」,乃至趁中國將強未強的關鍵時期,再次挑起戰爭打斷中國和平發展勢頭,重演近代日本利用戰爭斬斷中國發展復興的一幕,使日本再次成為亞洲霸主。

可以說,無論是哪一個選擇,對日本來說都是痛苦的選擇,不僅是經濟發展等物質上的取舍,更有精神上的煎熬。然而,可以確認的是,相對於鳩山政府推行的和解、共贏路線所提供的空間和可能,安倍政權雖然表現得更加「愛國主義」,卻無疑是在裹挾日本國民在進行一場冒險豪賭。因為,「甲午戰爭」結束一個多世紀以後,中日如果再次擦槍走火,恐怕已很難使歷史重演,而更有可能是陷日本本土於戰火,起碼也會是中日兩敗俱傷。

而在美國還未決定與中國攤牌、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的情況下,時間就會更加在中國這一邊。因此,安倍路線只會更加導致日本錯失與中國共同發展的良機,實力進一步衰落,中國將進一步取得壓倒性優勢。

所以,當大西洋(600558,股吧)東岸的英國舉國上下正在為「脫歐」而熱烈辯論的同時,日本精英與民眾其實也需要就日本當前的「脫亞」路線進行深刻反思。無倫是英國「脫歐」還是日本「脫亞」,本質上都是它們究竟是要選擇與美國的霸權繼續捆綁,還是融入歐洲或者亞洲等新的發展天地,事關國運,不能不慎之又慎。

現實問題須從歷史經驗找答案

事實上,現實問題往往需要從歷史經驗中尋求答案。一直以來,歷史問題始終是橫亘在中日、韓日之間的重要障礙。中韓都要求日本正確反思和對待近代以來的侵略歷史,但實際上,日本更需要回顧幾千年的歷史。

從千百年漫長的歷史時空來看,作為島國,日本始終面臨着如何擺正與大陸關系的問題。從最開始的隔海孤立,到中國盛唐時期的全面向大陸學習,到後來對大陸沿海和半島的侵擾,到近代「脫亞入歐」,然後試圖徹底侵占大陸而建立「大日本帝國」,歷史表明,日本可以保留自己的自尊,卻不能不面對它終究無法徹底征服大陸的現實。

日本與中國之間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是必然的。

所以,縱然今天的日本已經對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大陸文明和海洋文明博采眾長,它仍然只是一個島國,必須在「入亞」和「脫亞」之間做出明智的選擇。

6月21日,日本主要在野黨黨首在東京批評「安倍經濟學」已走入死胡同,反對安倍政權修改憲法,呼吁日本民眾阻止安倍政治「暴走」。日本民進黨代表岡田克也說,日本如今處於時代的十字路口,若在此誤入歧途,可能無法回頭。

確實,日本現在真是在十字路口,但經濟政策與和平憲法的存廢其實還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分歧就在於日本究竟是要「入亞」,即與亞洲鄰國和平發展、構建命運共同體;還是要「脫亞」,即利用美國重新武裝而堅持以鄰為壑。日本的這一抉擇,甚至比英國脫離歐盟的選擇更加地震盪世界。

美國人給了日本兩顆原子彈,而中國大陸給予日本以極大的包容。今天美國重返亞太,對安倍政權似乎特別「給面子」,不僅縱容其架空和平憲法,甚至奧巴馬親自訪問廣島。然而,美國要的是自己的霸權,安倍政權想利用美國,就只能永遠被栓在美國的戰車上。

日本只有認清自己作為東亞國家的現實,堅持與鄰為伴,努力與中韓朝等鄰國消除歷史隔閡,建設共同體,方能實現地區真正的和解與共贏,使日本脫離美國的軍事占領,日本也將通過共同市場而非戰爭掠奪來獲得大陸廣闊的發展腹地,從根本上解決日本民族的資源焦慮。

當前中日之間實力對比正在發生轉折,但整體上仍然平衡,兩國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互補性很強,因此,這是中日之間實現歷史性和解、建設共同體、邁向世代融合繁榮的最好時機,日本精英應該引導民眾作理性的反思。

當然,盡管中日之間在釣魚島等問題上紛爭不斷,但中國也應該着眼長遠,繼續努力尋求中日友好,厚植兩國人民感情,努力爭取日本的理性選擇,這也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文章來源:聯合早報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