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渣打節流砍證券業務 港裁員200人 年內全球再削2000職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09 08:30


图片说明

渣打結束全球股票業務,港炒近百人,年底前全球裁員2000人,節省4億美元。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農曆新年將至,打工仔正引頸期待出雙糧、花紅過肥年,詎料渣打集團(2888-HK)(STAN-UK)昨(8)日卻突向員工開刀,全球裁員200人,其中香港區佔100人,受影響的香港員工昨早上班時無法拍卡開門始知被裁。渣打同時宣布結束現金證券、證券研究及證券融資市場業務,並計劃至年底前再全球裁員2000人。渣打表示,是次決定是為進一步控制成本,以達致今年節省最少4億美元開支。

香港《文匯報》報導,渣打昨宣布,結束現金證券、證券研究及證券融資業務,總共裁員約200人,單是香港就佔一半,其餘分布於新加坡、印尼、韓國及印度等六個市場,可以為明年節省約1億美元開支。而受影響員工會按照僱員合約、勞工法例處理賠償及薪酬安排。為專注於主要城市及加速數碼化策略,渣打過去3個月該行已削減約2000個職位,預期今年年底前再減少2000個,主要通過自然流失方式,以其全球8.6萬名員工計算,削減職位佔比近5% 。

該行同時宣布結束現金證券、證券研究及證券融資市場業務,以配合集團撤出或重組非核心及表現遜色業務的策略方向。該行發言人對本報表示,是次結束的3個業務均以企業等大客為對象,對散戶並無影響。而集團指,會繼續發展可換股債券及證券衍生產品業務,即是窩輪及牛熊證等業務都未有受波及。

渣打副行政總裁李亦思昨表示,對於部分同事必須離開感到難過,在過渡期間,集團有專責團隊繼續負責相關工作及支援客戶。集團指,今次的決定是該行在去年11月宣布一連串控制成本行動,以達致今年節省最少4億美元開支後,進一步加強控制成本。

渣打行政總裁冼博德表示,集團在控制成本方面會繼續採取顯著行動,包括撤出或重組非核心及表現遜色業務,以及增加核心業務的效益,而承諾在今年內削減至少4億美元開支上,已取得良好進展,目前將專注明年及其後的成本控制作努力。

渣打高層昨日亦出現人事變動,集團首席風險主管Richard Goulding宣布退任,而另一渣打高層,首席資訊總監、集團技術及營運部主管Jan Verplancke,在該職位工作10年,亦於昨日退任,同時也退任渣打董事會董事。兩人將會留任至繼任者獲委任,於交接完畢後離職。繼任者亦將會繼續向集團行政總裁冼博德匯報。集團同時宣布渣打集團企業發展及策略部門的上級主管將會由冼博德變更至集團財務董事Andy Halford,即時生效。

外電昨引述香港被裁員工指,昨早上班時發現智能員工證失效,無法成功拍卡進入大廈始知被裁,事前全無徵兆,其中研究部主管更是剛於上月才由野村證券轉職至渣打,而部分高層在上周都仍然對裁員消息毫不知情。有消息指,近兩三個月,渣打證券研究部仍在聘請人手,因此員工對昨日連番的人事變動,大感錯愕。

其實,受到業績下滑拖累,渣打過去兩年的股價幾乎跌了一半,市場多次傳出渣打主要股東不滿冼博德的領導,更有消息指董事會曾討論是否需要撤換行政總裁,令冼博德備受壓力,相信是令他最後出此下策作出這次大裁員的主因。事實上,渣打近年已經開展「瘦身」計劃,包括出售如安信信貸等非核心業務。而在削減全球分行方面,集團去年下半年已減少22間,預期會按原定計劃,削減80間至100間,預計可令零售客戶業務,按預期節省2億美元開支。(接下頁)

[NT:PAGE=$]

《文匯報》社論指,渣打集團宣佈關閉股票業務,全球裁員200人,其中香港裁員人數佔一半。一直受惠於新興市場增長優勢的渣打,近年因為印度、韓國等地陷入經濟周期低谷,經營環境轉趨困難,導致集團業績急轉直下,唯有大幅裁員、收縮規模,應對「寒冬」。近年全球各地收緊金融監管,銀行「暴利」時代結束。渣打裁員收縮,警示香港金融業,須開拓新的盈利增長點,提升抗逆力。

渣打作為總部設於倫敦的國際銀行,主要業務卻集中於新興市場,香港、韓國、新加坡、印度、其他亞太地區、非洲以及中東等市場佔集團總經營溢利的9成以上。以往因為新興市場較快的GDP增長,令渣打得到業務迅猛發展的良機。2008年金融海嘯重挫歐美金融業,渣打卻一枝獨秀,成為銀行業的逆市奇葩。可惜好景不長,近兩年新興市場經濟發展後勁不繼,表現欠佳,專注新興市場的渣打業績難免被拖累。單在韓國,2013年及2014年兩年,渣打已作出大手減值高達20億美元。有市場人士分析,渣打的最壞情況並未過去。因為,隨美國經濟持續好轉,美聯儲收水及加息高唱入雲,資金加快由新興市場流回美國,勢必進一步打擊新興市場,渣打可能面臨更大麻煩。

另一方面,包括渣打在內的歐美大行,利用外匯、貿易融資、現金管理等批發銀行業務的競爭優勢,長期包攬企業上市、發行債券等業務,賺取豐厚利潤。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一役,歐美及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收緊對銀行有關業務的監管,銀行稍有行差踏錯,就會面臨巨額罰款。渣打曾因涉嫌「洗黑錢」遭到美國監管部門的重罰,款項達到9億美元,令渣打付出沉重代價。因此,此次渣打收縮業務、全球裁員行動,無疑是希望藉以提升成本效益,令業績止跌回升,扭轉盈利惡化的情況。

新興市場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國際金融規則改變,國際金融生態可能出現洗牌現象。渣打裁員對市場有一葉知秋的意味,提醒香港金融業界必須未雨綢繆,即使目前香港銀行業的整體表現仍算不俗,還需積極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提升抗逆力,才能適應全球經濟、經營環境的急速變化,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析認為,渣打落到今日的境地,可謂「成也新興市場,敗也新興市場」。

《文匯報》特稿指,渣打集團在2014年禍不單行,先是被捲入「青島港大宗商品騙貸案」,後又因涉嫌「洗黑錢」被罰款,集團去年以來曾三次發盈警,與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風光無限的情形,成為鮮明對比。當時外資行普遍業績倒退甚至虧損慘重,而渣打受益於積極進軍新興市場,業績節節攀升成為逆市奇葩。但隨美國經濟逐步復甦,新興市場動力趨弱,渣打的業績也隨之一落千丈。

2008年金融海嘯重挫各大外資行,匯控(0005-HK)當年的業績大跌7成。而渣打卻一枝獨秀,業績強勁增長17%。翻查年報可發現,當年渣打的新興市場業務表現極佳,亞太區的稅前盈利佔整體比重高達59%,在外資行中首屈一指。之後數年新興市場經濟保持迅猛發展,令集團的業務也隨之水漲船高,盈利幾乎連年創下新高紀錄,成為銀行業的逆市奇葩。

然而世易時移,自美國經濟逐步復甦,並啟動「退市」步伐後,全球資金出現重新流向美元資產的趨勢,新興市場的增長明顯放緩,印度和韓國的表現尤其遜色。渣打此前在這兩大經濟體均投入不少資金,近年來嚴重拖累了集團業績表現。事實上,集團多次對印度業務和韓國業務進行整頓,早在2013年就宣布要減低前者的成本支出及關閉後者的多間分行,但都未能止損,繼續成為拖累集團的兩大包袱。

2014年以來美元進一步轉強,新興市場的放緩趨勢卻有增無減,甚至連中國內地也未能幸免。在此不利形勢下,渣打卻「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被捲入了「青島港大宗商品騙貸案」。據集團公布,上半年的香港區稅前盈利為8.68億美元,同比下跌16%,主要是按照會計入賬規定,香港區需要為青島港的涉事貸款作出高達1.57億美元的大額撥備,使得貸款減值同比增加1.33倍,大大侵蝕了利潤。

此後渣打又因涉嫌「洗黑錢」遭到重罰,事件源於兩年前,渣打因協助伊朗客戶洗黑錢,當時就被罰超過6億美元,但有關情況沒大改善,令集團再次付出巨大代價。據渣打去年8月披露,就其紐約分行反洗錢交易監測系統的不足之處,與美國紐約州金融局達成和解,同意支付3億美元(約23.25億港元)民事罰款。此外,協議還包括限制渣打紐約分行向香港個別小型企業客戶提供美元結算服務。這些額外支出雖然很快被市場消化,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集團業績。

管理層迫於股東壓力,為提升業績,最終選擇了在農曆新年前,向員工開刀。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