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距離被納入MSCI指數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31 11:20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撰文指出,近期,中國當局向海外投資者開放地方政府債券及A股市場的改革措施,令市場猜測這兩個市場不久後將獲納入主要基准指數。關於納入要求方面,MSCI的市場分類框架主要考慮三大因素:經濟發展、規模及流動性,以及市場參與程度。
投資者對相關消息如此關注,原因是其認為地方政府債券及A股納入基准指數將可利好中國市場,並由此帶來投資機遇。事實上,這些內地資產類別獲審視納入指數已非首次。
中國的股票及債券市場在全球資產中占有較大比例,向全球其他地區進一步開放這些市場將很可能有助推進中國的全球化進程。把中國證券納入全球基准指數,可能會對中國以至全球帶來更廣泛的影響。
中國A股的總市值約為6.3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市值的市場之一,但卻未被納入全球主要指數。如此龐大的市場顯然難以令人忽視。MSCI於2014年及2015年作出年度市場分類回顧時,曾考慮納入中國A股,即在上海或深圳交易所上市、以中國人民幣作為面值買賣的中國內地公司股票(中國公司H股乃在香港上市並以港元計值的股票)。
三大主要考慮因素
如市場預期,MSCI並無在過去兩年的回顧中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今年3月底,MSCI已進行最新一輪的評估,最終結果將於6月中旬公布。關於納入要求方面,MSCI的市場分類框架主要考慮三大因素:經濟發展、規模及流動性,以及市場參與程度。
市場參與程度是過往一項主要障礙。內地A股一般只可由內地中國居民買賣,海外投資者亦僅限於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系統等受監管項目進行投資。但中國證監會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已推出多項措施,隨着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及各類限制得以放寬,自2015年以來,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已進一步加強。
有關資本流動性的限制亦已大致解決。投資機構可按日而非按周把資金轉入及轉出市場。有關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的資本鎖定及匯回國內的限制已有所降低:鎖定期已由1年縮短為3個月,惟每月凈提取額度仍不能超過前一年底所持有資產凈值的20%。於2014年推出的「滬港通」,令境外投資者可購買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有助資本流動性增加。
MSCI在其年度市場分類回顧咨詢報告中,亦指出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市場參與程度問題:廣泛自願停牌、反競爭措施及實益擁有權。我們預期,中國政府未來將會厘清或推出新政策,以清除余下的障礙。我們認為,MSCI可能於未來一至兩年把A股納入指數,但今年6月公布有關結果亦屬合理。
我們注意到,市場對中國A股的需求似乎頗為有限。舉例說,「滬港通」的成交量自其開通以來一直在低位徘徊, 甚至未達到每日限額。事實上,2016年初市場波動而政府隨後推出干預市場政策,導致投資者對政府和監管者控制頗為警惕。
納入指數或可吸引指數投資者、被動型投資者及一如追蹤指數的ETF等投資工具帶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市場或會對中國儲備外流及預算赤字憂慮,而最終決定權仍在於指數供應商。但即使把A股納入指數,我們仍預期不會有大量資金突然流入中國,從而大幅推高資產價格。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市場開放,有助提升其全球市場地位,這對於中國整體發展而言,長遠將帶來裨益。(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