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神書活網】病是吃來的,健康也能靠吃重建!
圓神書活網 2016-05-27 08:08
人到底為什麼會生病?
人體的構造是一種非常獨特及強大的有機體。基本上它可以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環境,透過生理機能的平衡運作,細胞在一定的週期下凋零,讓新生細胞接手工作,藉由這樣汰舊換新的程序而生生不息。換句話說,當我們的身體被外來的病原或意外傷害給破壞了,生理系統會自己派出救火隊或醫護兵,衝到前線去剷除外敵並進行修復,確保生理機能繼續順利運行。除非這個平衡遭到破壞,比如該提供給人體的營養沒有充分補充、或是餵養了太多奇怪的東西、甚至毒物,或是應當讓身體休息的時候卻不讓它好好的休息。正常運作下,人體沒有理由久病不癒,只會隨著歲月不可抗力的自然老化,而漸漸走向生命的盡頭。
然而,比起我們的祖父母、甚至更早的年代,儘管醫療技術發達,現代人的身體卻沒有更健康,反而衍生出許多「現代疾病」。什麼是現代疾病呢?顧名思義,就是指以前沒有的病,或是發生率較少的病,而且是因為近代生活環境及生活型態改變才發生的,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新陳代謝症候群或癌症等。其中癌症更是近幾十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一位。這些泛指的「文明病」都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有很大的關聯,所以又被稱為「生活習慣病」。包含癌症等生活習慣病,都是身體長期發炎的結果
我們從流行病學的調查上發現,包含癌症在內,「生活習慣病」都跟運動減少、體重增加、吃過量肉類和乳製品,以及酒精與飲料的消耗等息息相關。
從相關調查的結果可知,有些國家的人民因為習慣攝取大量動物性脂肪、蛋白質及糖,所以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的發生率相對很高;而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日常飲食沒有吃那麼多高糖及高油脂的東西,這類疾病的發生率相對偏低。因此從流行病學的證據可推斷,如果你能夠從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開始做出改變,就能夠預防這些「現代疾病」。本書將在「PART1 不只病,健康更是從口入」,與大家分享相關的概念,希望各位在正確認識身體的免疫機制、發炎與疾病的關係後,能自覺地力行改變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從而過著遠離藥物,且活力充沛的生活。
「發炎」是藏在疾病背後的秘密殺手
幾年前《時代》雜誌曾做了一個封面報導。說的是與心臟病、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密不可分的「秘密殺手」。這會是誰呢?正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健康議題──「發炎反應」。
人體的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的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但如果這個必要的發炎過程拖得太長太久了,就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這個詞,常常醫生在診斷了半天,無法歸咎出疾病成因時,就會說是你的免疫力失調、自體免疫能力出問題了。而這類疾病的型態及發生率確實持續增高中,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及牛皮癬(就是俗稱的乾癬)等,都是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導致的問題。事實上,癌症及阿茲海默症也是不同部位的細胞產生慢性發炎的結果。
發炎會有哪些徵兆或現象呢?
最常見的,就是血管擴張後形成的紅、腫、熱現象,也會有疼痛感。所以說,發炎反應就是紅、腫、熱、痛這四種階段進行的過程。當身體組織受到外傷或感染等刺激時,就會啟動發炎反應,在修復到一個程度時,身體為了避免生理能量過與不及的耗損,會接續啟動抗發炎的機制,讓發炎情況消退,然後這個修復程序基本上就完成了。
在正常情況下,發炎反應對人體是有益的,而且通常都能很快復元,比方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是輕微的喉嚨發炎,只要休息個幾天,補充一些好的營養成分,兩三天就能改善。但如果急性發炎的處理程序應該結束時卻沒有結束,就會形成慢性的發炎反應,例如牙周病、粥狀動脈硬化等。牙周病是牙齒或口腔內有持續發炎的狀況,長期破壞牙周的齒槽,使牙齒根部的骨頭沒辦法穩定地支撐在牙齦上。而動脈粥狀硬化,也不是膽固醇無緣無故地堆積在血管內皮下,而是因為內皮先受了傷引起發炎反應,使泡沫細胞吞噬了後面的膽固醇,被破壞的脂蛋白留下了脂肪斑塊持續堆積才形成粥狀硬化。本書後續將會為大家做進一步說明。
* 書 名:抗炎體質這樣吃!台大醫師教你喚醒身體的自癒力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