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亞投行如何挑戰金融霸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20 07:30



摘自《讀懂中國金融》 作者:曾康霖 張小軍 馬玥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金融霸權有一種通俗的解讀,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量化寬松後,可以流通到任何一個國家,在世界內都通行,既可以換回資源,又有很多主導權。不能作為國際貨幣的貨幣,只能在國內流通,最終受國際貨幣壓制。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先後出訪東南亞時提出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倡議。2014年以來,中方牽頭,多國積極響應,亞投行以極快的速度設立起來。

為什麼亞投行誕生後,很多人都稱其極有可能與美元霸權主義相抗爭?

我們來看亞投行,因為它是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模式和原則運營,它能夠改善整個亞洲的基礎建設,打破各國之間的藩籬,形成新的地緣政治利益,甚至實現歐亞合縱和高度流動性的人民幣經濟圈。

亞投行是展示中國金融力量的機構,借助強大的經濟金融實力,足以挑戰美國經濟圈,在全新的國際政經格局態勢之下,美國不得不割讓長期獨占的金融霸權。

如今,亞投行已經吸引了七國集團中的英、德、法、意四國,隨後,申請的名單越來越長,韓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巴西、埃及、芬蘭、俄羅斯……

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已占四席: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 G20國家中已占13席: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澳大利亞、土耳其、韓國、巴西、俄羅斯。

亞投行出現後,長期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將會被沖擊。實際上,沖擊已經開始了,首先就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個暗示,今後不得不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人民幣很可能作為結匯貨幣,就意味着未來將成為儲備貨幣之一,成為一個主導的貨幣。這對美元霸權主義來說是一個挑戰。

曾康霖教授早年對金融霸權主義有過很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國際金融制度需要改革,務必從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出發,盡力所能及的義務,享應當擁有的權利,義務與權利應當是對等的。

對「三個主義」的批判

金融領域存在着 「三個主義」:金融自由主義、金融霸權主義和金融恐怖主義。

金融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防范金融風險弊大於利。金融霸權主義會制造風險、轉嫁風險,危機全球安定的問題。對付金融恐怖主義,應當有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而輿論導向也是重要的。

輿論導向指人們要理智地對待金融恐怖主義制造的事端,重申發展中國家在對外開放中。既要注重金融安全,又要反對金融霸權,必須抑制美元泛濫;另一個更深為入的一個問題是,必須縮小貧富差距,弱化利益集團及其相互博弈,實現群體之間的利益制衡。

當前,學界主要是針對金融機構的運作來講金融安全,比如金融信息被別人掌握,不利於自主競爭;別人參股、控股商業銀行做出不利於發展我國民族經濟的決定;利率、匯率和其他金融產品的價格受到別人的操作沖擊,不利於資金流動等。

具體到這些影響金融安全因素的認識上,曾康霖教授有獨到的見解。

首先是金融信息被別人掌握的問題。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包括金融信息)是容易被別人掌握的。一方面人們能夠通過互聯網收集、整理、加工、轉讓;另一方面,有關國際組織要求有關國家定期如實報告;此外,現在國內外不少機構(包括金融組織)專門在研究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完全隔離信息。但是,每一個國家為了自身利益也必然在公開、公正、透明信息方面有所保留、有所防范,國外如此,我國也不例外。目前,銀行信息系統值得注意的安全問題包括銀行信息系統建設與維護依賴國外公司、金融電子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存在一定風險和銀行數據中心的建設與管理存在信息安全隱患。

其次,對於別人參股、控股以後是否做出不利決定的問題,這要看他人擁有多少話語權。按照我國現階段的政策,戰略投資者的話語權是有限的,同時別人來我國本就是想占領或部分占領中國金融市場,而金融市場的發展要靠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其中也包括中國的民族經濟,所以做出限制中國民族經濟發展的決定對他們自己也沒有好處。

另外,曾康霖教授嚴正指出:當前主要限制我國民族經濟發展的因素不在於金融運作,更不在於引進戰略投資者,而在於技術,特別是尖端技術由誰來掌握、推進。在我國現階段一些領域外資經濟占據了優勢,都是它們來掌握和控制現金技術和監督技術。

利率、匯率和其他金融商品的價格是否被別人操縱、沖擊的問題,主要取決於經濟、金融實力和政治博弈。我國是經濟大國,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國家,經濟金融實力已經增大、正在增強,加上對經濟、金融的強有力的調控和干預,別人想在資金和金融商品上做文章,是不容易的。

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股改引進國外的戰略投資者引起了國內社會各界的關注,在當時,不少人認為國外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將威脅我國金融安全,有學者提出「根據外資金融機構常用策略,可以模擬出它們在中國本土攻城策略的基本路線圖」。

針對以上觀點,曾康霖教授結合匈牙利、新西蘭、盧森堡、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的經驗認為,這樣的基本路線圖只是可能性,沒有必然性,引進戰略投資者不會影響金融安全,並主張在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條件下,金融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因,而不主要是內因。

因此,討論引進戰略投資者會不會影響金融安全,必須關注世界經濟的格局、經濟周期的變動和我國的開放度。進一步說,引進戰略投資者是否影響金融安全,要研究外資金融機構對宏觀經濟、信貸供給、就業創造、金融服務水平、市場與競爭的壟斷程度的影響等。

需要什麼樣的國際金融秩序

發達國家特別是大國,在穩定國際金融秩序,維護國際金融安全方面,要盡更多的義務,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特別是在維持國際貨幣匯率的穩定方面,更應如此。

在匯率機制方面,我們需要反對「美元霸權」。

曾康霖教授對於國際金融制度的維護,有很全面的分析。他認為,除了上述幾個要素之外,在資本的流進流出上都要權衡收益與成本。這種權衡主要是回報率,直接體現在匯率和利率的變動上。

匯率和利率有名義與實際之分。名義匯率和利率主要決定於貨幣當局的調控,但實際匯率和利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各國政府不僅要穩定匯率,還要從協調匯率與利率關系中,引導資本流動,特別要防止資本逆向流動。

此外,加強國際金融監管的合作是必要的,但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必然建立在健全國內金融制度、加強國家金融監管的基礎上。

國內外金融監管,及時掌握信息,提高技術水平更是必要的,關鍵在於信息和執行力,即各國政府要齊心協力,真實「兌現」,不能「弄虛作假」。還有就是開放資本市場,但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應當是有序的、漸進的,國際資本流動是不能組織的,但是能夠管理的,對短期資本的流動,可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做法采取征稅、保證性儲存以及規定國內機構的國外負債率等措施去管理。

金融的基礎是經濟,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防范和克服金融危機,重要在於發展經濟。發展經濟各國都要調整經濟機構、擴大內需,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要靠發展經濟去彌補,不應把危機帶來的損失轉嫁到國內外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身上。

曾康霖教授強調,金融安全是個有多重意義的復合型概念,有着豐富且深刻的內涵,包括防范金融風險、金融危機;防范金融領域的盜竊、詐騙、貪污、挪用;杜絕金融工作崗位上的失職行為;反逃匯和非法套匯,反特別地,曾康霖教授認為,所謂國家的金融安全,簡單地說,就是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導致國家政權的穩定受到威脅。第一,物價漲跌影響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影響民心;第二,資產價值高低關系着政權的經濟基礎。貨幣貶值是對資產的掠奪,威脅着一國的政權安全;第三,市場由誰占領,關系着經濟生活的正常和穩定。如果市場被投機者操縱,則可能帶來混亂;第四,外匯匯率的變動,影響財政的清償力。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