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菱信:投資時鍾失效後險資資產配置與國際比較研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8 12:00
5月18日,「2016•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學術成果發布與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申萬菱信在會上做了關於《投資時鍾失效後險資資產配置與國際比較研究》的課題匯報。
具體課題詳情:
2004年以前投資時鍾理論高度適用於大類資產配置。投資時鍾理論揭示了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與大類資產配置策略之間的基本關系,即大類資產輪動與經濟周期階段之間存在互動關系:衰退階段的債券、復蘇階段的股票、過熱階段的大宗商品,以及滯漲階段的現金都是最優選擇。
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QE的實施令傳統投資時鍾理論失效,寬松主導市場。QE推出後過量貨幣「脫實向虛」,利率和風險偏高取代實體經濟,成為影響金融資產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以至於出現了實體經濟不好,但金融資產價格迭創新高的局面。
其中寬松貨幣政策成為資本市場的主要影響因素,貨幣的流向決定了大類資產的配置方向,這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上都得到了驗證。對未來資產價格趨勢的展望有三點:
1、債市繼續向好。國內物價維持低迷,貨幣政策轉向時點遠未到來,2016年降息、降准可期,資產配置荒下資金將持續流入債市,利率下降將是趨勢。
2、改革創新仍在,股市震盪向上。從影響股市風險偏好的三大因素看,3季度去槓杆導致風險偏好大幅下降,因而短期難以恢復。但創新仍在不斷推進,改革仍在穩步推進,只不過是之前市場預期太高,因此我們依然對政府的改革抱有期望,尤其是供給側改革將持續推升股市的估值水平。
3、大宗商品進入長冬。一是加息預期背景下美元強勢,大宗較難有大行情出現,二是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國,而中國經濟減速、需求疲軟將全面影響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最終將傳導至上游資源品價格。
通過國際比較研究,我們發現OECD國家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的六大特點:其一,無論是壽險還是非壽險資產,投資於債券的比重都是最高的;其二,壽險資金中對於債券的配置比重一般都高於非壽險資金,尤其是壽險更偏好於長期債券;
其三:在股票配置比例上,對於大多數國家,股票是繼債券之後的第二大投資品,且非壽險在股票上的配置比例略高於壽險;其四,不少國家的保險資金從事貸款業務,且比重不小,普遍在5%-20%之間;
其五,對房地產的投資在各國的保險資產配置中均較少,一般小於10%;其六,08年金融危機後,OECD各國的保險資金大幅減持了房地產和股票資產,加大債券及各類貸款的配置比重。
中國保險資金特點和保險資產配置趨勢。保險資金的特點取決於保險產品的特點,總體而言,保險資金具有「長久期」、「低風險」和「因負債成本增加而尋覓高收益」這三大特點。
而保險資產配置則呈現出以下三大趨勢:一是規模不斷增大,資產配置多樣化提升收益率;二是大類資產配置結構中以存款和債券為主,權益類和非標投資持續增加;三是在債券配置結構中,低風險的利率債和長久期的次級債為主要部分,短融配置很少。
利率長期下行背景下的險資配置建議一:首選固定收益資產,從非標到利率債。由於保險負債長久期、低風險的特點,固定收益資產依然是保險資金配置的首選。
在剛兌打破之前,無風險利率下行可能受阻,此時建議繼續優先配置高收益、低風險、有政府信用背書的非標資產,在非標配置達到監管上限後,高評級信用債和利率債也可配置。
待剛兌打破後,國債、地方債的政府信用會真正回歸,不同資質的信用債會表現分化,因而利率債的避險價值和配置價值凸顯,在這一過程中,無風險利率下行,利率品是較好的配置。
利率長期下行背景下的險資配置建議二:權益類伺機而動,多樣化配置分散風險。我們認為權益牛市仍需等待利率真正下行與風險偏好回暖,但未來資產輪動依然可期。當風險偏好底部回升,權益類資產將迎來牛市。
同時也應通過多樣化配置分散資產風險,可關注股權投資和直接項目投資的結構性機會,如健康醫療、消費服務等經濟轉型和國企改革領域的基礎設施和股權投資,增強資產組合收益。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