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開始向華為交專利費去年或已支付數億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0 09:31
◎每經記者孟慶建
長期以來,國產手機出海屢屢受到“專利大棒”的威脅,需要向高通、愛立信等支付巨額的專利費用,但是這一局面開始有所改觀——依靠研發積累的專利技術,優秀的國內品牌也逐漸有了強勢地位。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公佈的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著,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為了解到,華為向蘋果專利授權是事實,但具體費用涉及保密協議。
業內人士估算,蘋果去年向華為支付的費用在上億美元量級。蘋果掏腰包向華為支付專利費用,意味著國內企業在專利技術話語權的提升。
日前,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芯片專利申請量在18年裡實現了23倍的驚人增長。
專利費或達數億美元
在信息通信行業,兩個公司簽訂專利許可時,專利許可數量少的一方需要向數量多的一方支付一定的專利費。聯想起前去年高通案,以及愛立信等企業在海外對國產手機頻繁的專利訴訟,起步較晚的國內通信企業,在海外飽受專利大棒打壓。
包括華為、中興等通信企業給競爭對手交了不少學費。但經歷了2G、3G時代的補課和追趕,在4G時代逐漸完成超越的國內企業,開始享受專利技術的紅利。
去年,華為與蘋果公司達成一系列專利許可協議,覆蓋GSM、UMTS、LTE等無線通信技術。而雙方許可的專利數量此次也是首次公開。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公佈的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去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雙方之間有明顯的數量差別,蘋果需要向華為支付專利費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上華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專利授權是事實,但具體費用涉及保密協議不能公開。有業內人士對比愛立信與蘋果在2015年底簽署的授權協議,愛立信與蘋果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
投資銀行ABG Sundal Collier的一份報告中稱,預計愛立信將在iPad和iPhone營收中收取大約0.5%的專利費。此前,愛立信在對蘋果的專利訴訟時,曾要求蘋果每年支付2.5億至7.5億美元的專利費。
目前華為與愛立信在專利儲備上數量接近,如果按照愛立信與蘋果的專利許可費用來估算,蘋果每年至少將向華為支付數億美元的專利費。也有接近華為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蘋果給華為支付的金額約為8000萬美元。
但這兩個數據都沒能得到華為方面的確認。
去年研發費用超過蘋果
能讓蘋果掏腰包為華為的專利買單,意味著華為研發實力的提升,其在知識產權方面的話語權也逐步增強。
據了解,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596億元(92億美元),佔總銷售額的15%,已經超過蘋果的85億美元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3.5%)。另有一份數據顯示,過去十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400億元(370億美元);華為在全球研發人員約為79000名,佔華為公司總人數的45%。
目前,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52550件,申請外國專利30613件。除了專利申請數量,華為已授權專利的數目也相當龐大。華為方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華為累計已授權專利30924件,並且各區域均保持了穩定增長,美國授權專利達5052件,歐洲各國累計授權專利達11474件。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美國拆解網站iFixit的CEO凱爾·韋恩在拆解了華為全新旗艦機P9以後,撰文批評華為模仿蘋果採用“五瓣”防撬螺絲。華為消費者業務BG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如果華為使用蘋果技術,完全可以交叉授權,抄襲一說肯定是不成立的。
守規矩才能做大
事實上,即便擁有龐大數量的專利數量,華為對外支付的專利費用可能遠超已授權專利收入的費用。
今年初,華為也與愛立信許可對方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自身持有的標準專利技術。作為續簽協議的一部分,華為自2016年起將基於實際銷售向愛立信支付許可費,當時網曝未來5年華為將向愛立信支付接近30億美元的專利費。
不過,華為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態度值得讚賞。近日,有媒體採訪任正非時提到華為與愛立信的專利簽約問題,任正非答道:“是的,簽訂後我們公司高層歡呼雀躍,因為我們買了一張世界門票。一個普通員工還寫了個帖子,說"我們與世界握手,我們把世界握到了手中"。如果我們保護原創發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創,最後這個原創就會發展成產業。”
專利技術也是華為、中興等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迅速擴張的護身符。任正非在2016年內部講話中對消費者業務提出建議:“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傘下,消費者業務要加快在170個國家的終端業務的布陣點兵,要敢於提出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目標。”
不過華為、中興龐大的專利技術在國內市場並沒有收到專利費用。“我了解到的是,華為去年曾經拿出十幾項知識產權,嘗試向國產手機品牌收取專利費用,但沒有企業支付這筆費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知識產權意識仍然需要培育,手機行業的競爭逐漸走向全球,只有守規矩才能做大。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