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穿「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論調的騙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7 11:04
和訊網消息 4月26日美國《歐亞評論》網站刊載原題為《在非洲,中國是新殖民力量嗎?》的文章,文章探討了中國在非洲很活躍是否算新殖民主義的問題。
據和訊網了解,新殖民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強國對非西方國家實施的一種更隱蔽的、間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它們充分利用其經濟優勢,對非西方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必要時也使用軍事手段),把已取得政治獨立的國家置於它們的控制之下,以使這些國家繼續充當其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最大限度地榨取財富。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對非投資快速增長,到2000年,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但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這一貿易現象,更願意以「西方大國殖民經驗」解讀。通過片面的證據,指責中國在非洲的活動是新殖民主義。
文章指出,媒體稱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剝削,一個常見的說法是中國及其公司在非洲大規模占有土地。據計算,如果這些媒體報道准確,那麼中國公司在非洲擁有600萬公頃土地,相當於非洲可耕地的1%。但實際數字僅24萬公頃。另外,指責中國圖謀把非洲變為農場的說法是不對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目前進口的多數糧食均來自非洲以外的農產品(000061,股吧)出口大國,如美國和巴西。
總體來看,中非經濟交流是互利互惠的。西方投資、援助非洲往往附加着諸如政治民主、經濟私有化以及政府減少干預等很多要求,而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則本着平等、互利、共贏的精神,奉行「不干預內政政策」。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至少在四個方面為中非雙方帶來益處:訓練雙方尤其是非洲勞工的技能;擴大雙方的貿易;加速非洲各國的工業化和速進非洲能源開發與利用。
據和訊網了解,根據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展開的全球態度調查數據顯示,非洲的受訪者對於中國投資者表現出了比其他地區的受訪者更加積極的態度,有70%的非洲受訪者給了中國投資者贊許的評價,而其他地區這一數據分別是:歐洲41%、亞洲57%、拉丁美洲57%。這可能反映了中國對非洲建設的參與對非洲經濟增長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已經開始被當地人所接受。
所以說中國在非洲的活躍是互利互惠的,是受到非洲人民廣泛歡迎和支持的,絕不是西方媒體所謂的在搞「新殖民主義」。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