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世界處于危險過渡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1 09:52


病理症狀包括:聯合國運轉不良,敘利亞流血不止,美國中產階層生活拮據,歐洲大批人失業。

世界處於危險過渡期


經合組織(OECD)19日將世界經濟2013年和2014年的增長預測分別從3.1%和4%下調至2.7%和3.6%。分類來看,將中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下調至8.2%,5月時預期為8.4%;將美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上調至2.9%,5月時預期為2.8%;將歐元區2014年GDP增長預期下調至1.0%,5月時預期為1.1%。

世界再次處於過渡期,介於逐漸轉向關注自我的原有大國和態度勉強的新興大國之間。后9 11時代結束了,留下一個筋疲力盡的美國。

“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信仰,曾激勵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然而現實生活中卻遠非如此。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事實上,僅有4%美國人能從貧困最終達到富有。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世界再次處於過渡期,介於逐漸轉向關注自我的原有大國和態度勉強的新興大國之間。后9 11時代結束了,留下一個筋疲力盡的美國。病理症狀包括:聯合國安理會運轉不良,敘利亞的流血現象不止,美國經濟令中產階層生活拮據,歐洲大批年輕人失業。但有人愿意接過這個超級大國的衣缽嗎?

文章指出,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的調查,83%的美國人認為總統應當把精力集中在國內政策上,6%的人認為他的工作重點應當是外交。這是自皮尤15年前開始調查國家工作重點以來外交政策得到的最低關注度。在2007年,美國39%的人認為總統應當著重於內政,40%的人選擇了外交。

文章稱,美國人的目光轉向國內的部分原因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財力損失。另一個原因是經濟讓人覺得扭曲,許多人認為辛苦與回報之間的關聯似乎已經喪失。但還不止這些,富有美國特色的務實主義看清了當前的力量轉移,希望國家在草率魯莽了十年之后節約使用資源。

文章指出,當筋疲力盡的英國進入帝國衰落而將全球力量的衣缽傳給美國時,過渡相對而言天衣無縫,那是兄弟間的事。如今,美國的陣痛引來幸災樂禍卻沒有人很想得到王權之門的鑰匙。

歐盟的抱負從來不曾如此有限。它疲於應付內部問題、尤其是歐元問題,已經失去了協調一致。在可預見的未來,歐洲用於討論內部結構的時間會多於它為確定外部目標而花費的時間。推動歐洲一體化的法德聯盟幾近於崩潰。德國對法國的需要較少,但由於歷史和對自我的專注,它會做出足夠努力避免歐洲內爆卻不足以使歐洲再度向前推進。美國的目光轉向國內之際,歐洲轉向內省,除了應對自身危機以外無力在任何危機中擔負起領導職責。(接下頁)

[NT:PAGE=$]

文章指出,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是個愛“搗亂”的國家,正如普京曾說過的,它至今仍認定蘇聯解體是“那個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它的抱負在於讓時光倒流。

中國是顯而易見的接班人,但它在敘利亞問題上幾乎一言未發,更不用說伊朗問題。它的座右銘是維護穩定,著眼於在21世紀中期實現全面發展。它仍然需要美國在亞洲充當抵消性力量。它花了很多錢避免美國經濟潰敗。和平崛起意味著謹慎崛起。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眼下都沒有表現出有興趣給世界制定新的組織原則。

或許,那些原則現在取決於技術、社交網絡和個人權力,也就是超出地緣戰略力量傳統觀念的動力。但這無異於宣布世界的當前過渡期未得到充分認識。美國前總統喬治 布什將朝鮮、伊拉克和伊朗歸結為“邪惡軸心”不過是短短十年前的事,那個令人不快的字眼帶來災難性后果,美國得到了許多苦澀的教訓。文章指出,過渡期是危險的,若不伴隨著樂於重新思考已經改變的權力結構,這個過渡期的病態就會加倍。

美國前景較為明朗

目前,美國經濟如果不是完成了一次結構性調整,至少應該認為其結構調整已經上路,前景較為明朗。產業層面看,借助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主要產業的市場競爭與優勝劣汰機制得以強化,大批低效率企業順勢淘汰出局。

在這同時,次級抵押貸款引發的金融危機給美國普通家庭和私營企業一個深刻的教訓,這便是借貸風險。大眾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空前地高,即便再寬鬆的貨幣政策都難以鼓起泡沫,因而短期內還看不到通脹威脅。

而聯儲持續的量化寬鬆,抑制了美元升值預期。由此,美國宏觀經濟政策面對的問題趨於簡單化。經濟學上看,一國兩大宏觀政策所須面對的目標有四個,分別為增長、通脹、匯率和國際收支。其中增長等同於就業。

目前美國的情形是,宏觀政策的后三個目標均無大的隱憂,決策層面對的最大難題,是持續增長的財政赤字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解決這兩個難題的唯一希望,在於提高經濟增長率。

據測算,只要把增長率由目前的平均2%左右提升到2.5%以上且持續一年時間,失業率就能降到6.5%以下。而隨著失業率的下降也就是就業增加,大眾收入隨之增加,政府稅收也會增加,而失業救濟等社保支出則會減少。

財政“內在穩定器”將發揮正效應,總的財政赤字將趨於減少。這就是說,美國經濟所有希望都寄於一個動作,這便是刺激增長。而時下的政策環境也有利於這個目標的實現,緊財政松貨幣也是唯一的選擇,緊盯增長和就業目標的聯儲貨幣政策效應在釋放。宏觀政策目標明確而單一。。(接下頁)

[NT:PAGE=$]

歐盟剛剛經歷“溫和的衰退”

歐盟經濟剛剛經歷了一次“溫和的衰退”。說其溫和涵義有兩層:一層是衰退比經濟界原先預期的時間要短促。2012/13歲末年初當歐盟邊緣成員國推出空前的緊縮政策之際,經濟界占優的預期是,歐元區經濟將經歷兩年以上時間的嚴重衰退。

現在來看,這塊經濟在2013年2季度既已觸底回升,若三季度繼續回升,則只經歷了6個季度的負增長,僅比“標準衰退”——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略長些。另一層是說經濟收縮比預期的要小得多。

就整個歐盟范圍看,包括英國在內的核心成員的經濟反彈強勁,英國經濟的反彈式增長尤其超預期。接下去看,歐盟最緊迫的目標也是提升經濟增速。

實際上對於歐盟而言,財政緊縮導致的經濟觸底后的自然回升,初步奠定了下一輪增長的基礎。后面要做的事,無疑是防止主權債務危機的返潮。而防止主權債危機返潮並擺脫的唯一出路,也在於增長。

這樣看,歐盟和歐元區的經濟政策脈絡也很清楚,增長就能增加政府收入,彌補財政赤字,走出主權債務陰影。這和美國的情形相像。

中印經濟一旦下滑將使世界經濟受重創

據美國《財富》雜志網站報導,中國和印度作為亞洲兩大經濟發展引擎,目前正處於經濟持續增長階段,一旦經濟突然出現疲軟下滑,將使世界經濟遭受重創。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薩默斯(LarryS ummers)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公共政策和國際開發科主席普利希特(Lant Pritchett)所稱,中國和印度目前還處在經濟持續增長階段,其發展步伐和持續時間屬歷史罕見,這種經濟狀態一旦結束,將使世界整個經濟陷入蕭條局面。

為了量化兩國經濟下滑造成的影響,薩默斯和普利希特估算了未來20年全球經濟的可能產出。第一階段,2033年前中國和印度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第二階段,2033年后兩國GDP開始滑至全球平均水平。換言之,未來20年如果中國和印度經濟嚴重下滑,將導致全球GDP增長減半。

報導稱,中國經濟已開始出現減速,從之前兩位數增長水平降至今年的7.5%,印度2013年度GDP預計將降至5%。薩默斯和普利希特並未推測兩國經濟何時開始出現大幅下滑。

但他們就如何降低這種風險給出了建議,即中國和印度應完善制度體系,加強法制建設。(BWCHINESE中文網)

文章標籤


Empty